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中学生为何有"恋师情结"?

发布时间:2018-02-19 15:04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我们在辅导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15岁的女中学生,被自己语文教师的品德、才华和风度所折服,她痴情地迷恋着,却从未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向所崇拜的老师表白,也未造成对任何人的伤害。但当人们偶尔从她的日记里发现她的隐私后,“第三者”、“

我们在辅导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15岁的女中学生,被自己语文教师的品德、才华和风度所折服,她痴情地迷恋着,却从未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向所崇拜的老师表白,也未造成对任何人的伤害。但当人们偶尔从她的日记里发现她的隐私后,“第三者”、“居心不良”、“变态”等恶言纷至沓来,周围一片斥责与嘲弄声。她稚嫩脆弱的承受不住,只好以寻求解脱。类似这种中学生钟情迷恋有成就的异性教师的现象,我们在中学教育实践中遇到多起,它是教育工作中比较敏感和棘手的问题。  为何年少的她们会倾慕老师

  美国学家赫洛克从发展的角度,把青少年性意识的形成分成4个阶段:疏远异性的反感期——牛犊恋时期——接近异性的狂热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赫洛克把进入性萌发期的青少年,对某一特定年长异性倾心和爱慕的情感,形象地称为“牛犊恋”(calflove)。中学生的“恋师情结”即是牛犊恋的一种表现形式,琼瑶、茨威格等中外作家的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对这种现象时有描写。日本一位学家曾对大学生做过回溯性调查,了解他们在中学时期是否对异性老师产生过超过一般师生关系的恋慕,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作了肯定回答。

  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讲,“恋师情结”一般发生在处于的部分中学生身上。进入后,中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和注意,产生朦胧的性爱体验。这种的成熟和接近异性的渴望,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变化,中学生进入渴望离开双亲的保护以寻求自立的“断乳期”,他们的状态十分矛盾复杂。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与学生朝夕相处,和学生情感比较亲切深厚。如果此时在青少年身边出现一位既富有才华和人格魅力,又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独立意愿,满腔热忱地关爱学生、引导学生顺利步入人生的优秀教师,处于青春萌发期的某些中学生,就有可能在潜意识中对某位异性教师产生一种朦胧的,混杂着信任和崇拜、依恋和爱慕的微妙情感,进而导致“恋师情结”的发生。“恋师情结”是青少年性意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现象,不能不加区分地简单视之为“变态”。

  “恋师情结”的特征

  1.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

  一般而言,中学生的“恋师情结”多属于一种纯真的精神人格向往。人们观察到,中学生迷恋的异性教师,往往是那些仪表、风度、智慧和人格出类拔萃,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深受学生钦佩敬仰的人。从的深层次分析,中学生这种对异性教师的钟情与“英雄崇拜”,实质上是他们内心自我完善动机的自然流露,他们常常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迫切意向,表现出较高的进取心和行动的积极化。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迸发出饱满的热情,力求取得优异成绩,以引起这些老师对自己的好感和注意;有的学生希望将来报考师范学院,伴随自己钟情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可以认为,中学生的“恋师情结”,透射出青少年对美好事物的纯真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作用。

  2.有闭锁

  观察发现,具有“恋师情结”者大多具有闭锁,他们极少向父母、师长或同伴吐露内心的隐秘,这和一般中学生中流行的追星族的张扬、炫耀和相互模仿行为有很大区别。由于传统的伦理观念和社会舆论,人们对于年龄、能力、社会地位悬殊过大的恋情,通常采取不接纳态度,这种无形的压力迫使许多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或是通过日记独自倾诉和品味,表现出严重的闭锁。他们常常把倾慕对象过分理想化,羞于道出,怯于表示,惟恐自己冒失、轻率的举动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和反感。因此,多数具有这种情感的学生发展为一种炽烈虔诚而又虚幻的单恋。这种理智与情感、幻想与现实、冲动与压抑的激烈思想斗争,常常搅得他们焦虑不安,对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多发于女孩身上

  学者认为,“恋师情结”存在某些性别差异,一般以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女居多。这可能是由于的女孩对情感的要求比较深刻和细腻,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护有关。而且,这种情感的发生以内向型的中学生居多,尤其是那些社会适应不良,缺乏家庭温暖与关爱、性格孤僻的青少年较易发生。

  4.绝大多数“恋师情结”难遂其愿

  一是同龄异性相恋,信息与情感容易为对方所感受,关系的明朗和频繁的接触,易于使爱慕情感转化为恋爱行为。而“恋师情结”多是一种精神上的单相思,被倾慕的教师往往并不知晓,即使偶尔有所察觉,大多也只能以一种慎重、得体的态度,巧妙地加以处理。所以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得不到强化的情感会逐渐淡化,只留下一缕美好而温馨的回忆而已。二是随着阅历增长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青少年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后,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崇拜偶像,甚至发现原先爱慕崇拜的偶像身上,也有某些常人不可避免的人格弱点。这时,许多青少年开始能够比较理智地判断自己与对方在各方面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逾越的差距。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他们原有的痴情会随自我意识的成熟而逐渐冷却消退。

  善待“恋师”学生

  1.尊重学生的情感

  “恋师情结”是处于的少数青少年可能产生的一种正常的阶段现象。而且,由于闭锁性,“恋师情结”客观上很少给集体或他人造成危害。但是,过度的情感压抑和持续的内心冲突,往往容易导致个体的自我失调,诱发某些精神症状或病态人格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健康具有不利影响。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情感,以个别辅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同时,要把正面教育与暗示性引导巧妙结合,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和理智处理自己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要不断提高青少年自我评价与评价别人的能力,这是减少和消除“恋师情结”发生的有效手段。同时,教师还要对那些识别能力差、社会阅历浅的青少年给予更多关注,帮助他们理性地认识社会和人生,防止他们由于认知偏差和错觉,误把某些品德不良的年长异性当作“英雄”崇拜迷恋,甚至上当受骗,造成不良后果。

  3.增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缺乏集体交往、与同龄人沟通不畅,是促发“恋师情结”的客观因素之一。如果青少年长期沉溺于“恋师情结”而难以自拔,在一个偶像的羽翼下,人的依赖性和自卑很难消除,而且容易造成将来和同龄人的交往困难。家长和教师应该多给孩子增加集体活动的机会,促使他们多与同龄人交往。

  4.挖掘“恋师情结”的潜在动力作用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成长过程中的这种美好情感和追求理想自我的强烈动机,迁移到更有价值的精神追求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个人情感的顺利转化,使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正确教育和引导下,青少年“恋师情结”的消失和转化,无异于的一次精神洗礼,也是青少年对自我的一次超越和重新发现。

相关专题: 青春期心理

相关资讯

运动为何能使人感到愉悦?
运动不仅令人体格健康,还有助于精神卫生,能够有效抗击抑郁。近日,美国一项研究揭示了运动能对抗抑郁的原理,这一原理将被用于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开发。 VGF基因可抗抑郁 运动对健康有许多好处,除了能激发身体各个…
耐得住寂寞为何更易获得成功?
耐得住寂寞为何更易获得成功? 传说中,西西里岛附近海域有一座塞壬岛,长着鹰的翅膀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在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奥得修斯曾路过塞壬女妖居住的海岛。之前早…
为何会出现“不幸福”的心态
为何会出现“不幸福”的心态 人人追求幸福,但不一定人人都能获得幸福。你的想法和习惯,可能就是不快乐的罪魁祸首。小编为你总结了最容易导致“不幸福”的几种心态,提醒大家注意,希望大家拥有幸福生活 ! 总是追…
中学生早恋 不可不知的六个早恋危害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成熟越来越早了,也因此出现了许多早恋情况。那中学生早恋有什么危害呢?中学生早恋又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 早恋…
最没安全感的人 为何都是“中层”收入者
随着现代生活 节奏的加快,好多人的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没有安全感,尤其是中等收入者。那么为什么中等收入者最美安全感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等收入的人为何最没安全感 北京零点调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