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孩子眼里的父母形象

发布时间:2019-04-20 10:28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案例点评 制造“反感”的N个理由 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康幸福、快乐成长,然而这份爱心却换来孩子们的反感,这其中的误区到底在哪里?记者就几类典型案例采访了有关专家。(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 ●“高期望”型:父母要求不现实 “这次中考没

案例点评

制造“反感”的N个理由

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康幸福、快乐成长,然而这份爱心却换来孩子们的反感,这其中的误区到底在哪里?记者就几类典型案例采访了有关专家。(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

●“高期望”型:父母要求不现实

“这次中考没考进前五,又被老妈K了一通。”昨天在东城区银座百货旁边,一位身穿校服的初三学生脸色忧郁地告诉记者。

其实这位名叫萧萧的女孩成绩一直不错,不过一心想把她培养成“哈佛女孩”的父母并不满意她现在的成绩,而是要求她一定考进市重点高中,将来进入北大深造。

一说起父母,萧萧一脸的不满:“整天唠叨个不停,没完没了的。懒得搭理他们!”

诊断:过高期望造“失败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透露,今天父母对孩子的学历期待和学习成绩的要求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日前他们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55%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

“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可实现的。”孙云晓对调查结果感到震惊,他认为,很多孩子因此成为“失败者”,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

●“有劳无获”型:父母帮忙不得法

某中学初二学生王君在班级成绩中等,属于不太被老师关注的“边缘人群”,而且还因喜爱音乐被家长视为“不务正业”。面对孩子这种状况,他的妈妈急在心头,使了不少招数帮助王君提高学习成绩:不仅买了大堆的辅导资料,而且还请来名校大学生家教帮他补习数学和外语,最近又在四处打探“签约辅导”的事儿......

“让他们去折腾吧。”王君说,他越来越觉得上学没意思,每天回家看到父母的脸色便觉得很烦。

诊断:帮助孩子要讲方法

心理咨询专家分析,面对孩子成长过程遭遇的挫折,不少家长往往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寻找各种自认为“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但往往适得其反。

●“蛋白质”型:父母观念太老土

正在本市某中学念高二的女孩晓蕾越来越看不惯父母的做法:父母至今仍然用信纸写信,不仅不会上网、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选”、“PK”,甚至接受不了聚餐AA制......

“他们太老土了,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听不懂。”晓蕾觉得自己父母特别符合青少年间流行的“蛋白质”类型――“傻蛋 白痴 神经质”。

诊断:“落伍”家长该补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红艳认为,随着多种现代化媒体出现,今天的孩子比过去具有更多接触大量信息的机会,现在8岁左右的孩子能理解许多成人的东西。不少中学生接受新的观念和信息后,对“相对落伍”的父母产生轻视的心理,极端的便产生类似“蛋白质”的说法。

●“网络战争”型:父母不让我上网

高一学生吴名来自于北京一普通家庭,一年前接触网络后便开始迷恋上网络游戏。父母为防止他白天偷着回家上网,每次上班时都拆下键盘拿走。吴名觉得父母剥夺自己的权利,充满怨恨,便偷家里的钱上网吧玩游戏,最后甚至为索取上网的费用动手打父母。

诊断:网络问题应网外解决

心理专家表示,因为孩子沉溺网络引发的家庭矛盾甚至悲剧近年来频频现诸报端。这类“网络战争”的根本原因不是网络,而是父母能否正视孩子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孩子恰当地处理。

●“家庭暴力”型:父母经常训斥我

“你给我滚出去!”虽然习惯于父亲的责备,但想起前些日子发生在晚饭桌上的那一幕仍让江天难受。作为职高生,江天在家里并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爱,经常遭遇的是父母的训斥或者冷眼。

江天表示,将来他希望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诊断:冷暴力破坏亲子关系

专家分析,家庭中的“隐形暴力”是目前亲子关系不容忽视的环节。今天的父母一般不会轻易体罚或者打骂孩子,但往往会用类似几天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实行惩罚,这种隐形的“冷暴力”在目前的家庭并不少见,这往往成为孩子反感甚至憎恨父母的直接原因。

●“情感封锁”型:父母偷看我日记

高二男生李雨已越来越不能容忍父母对自己的提防态度了:自从喜欢上同年级的一个女孩后,父母的态度变得有些神秘了:偷着翻看自己的日记,查看手机的短信息,还常给班主任打电话询问自己的行踪。

最近李雨和父母吵了几架,他专门给某心理咨询机构打去电话,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

诊断:旧观念难解新问题

恋爱等青春期问题常常让家长感到头痛。相比过去,今天家长们在观念上遭遇更大的冲击,比如同居。惯于采用旧观念解决新问题的部分家长很可能面临教育的无效和孩子的叛逆。

相关专题: 心理健康

相关资讯

自信过度小心隐形抑郁症
自信过度小心隐形抑郁症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思想活跃、自信好强的青春期男孩,以及外表光鲜、但压力巨大的职场精英人士,喜欢将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因而也很容易受到“隐形抑郁”的困扰。 在“压力山大”的…
青少年自杀网聊群蔓延 家长别让青少年变宅男腐女
每当假期来了,你可知孩子心里在想啥?你会和孩子相处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重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了解到,在去年的心理咨询热线中,该平台共接到青少年心理咨询8913例,其中…
学会定期清理心理垃圾
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每天都会产生“垃圾”,及时清理,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也为身体健康买了一道保险。情绪疾病有时候比心理疾病来得更可怕,因此人需要定期清理心理垃圾。 心理障碍困扰青少年父母乃最好“保洁员…
偶像剧会影响人类健康?两性专家揭3大负面效应
许多女人喜欢读爱情小说,看偶像剧,并每每为剧中主角们的爱情感到心碎神伤,甚至痛哭流涕。这些行为让她们的男友大为不解,有时候甚至嗤之以鼻。其实不仅男人无法理解女人这种行为,许多中年女人也无法理解自己青春…
正确看待忧郁症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