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性情感 > 女性职场 > 正文

一个"夹生"毕业生的苦恼

发布时间:2018-03-02 15:36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讲述者:l先生(年龄:22岁,职位:助理) “我才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呢

讲述者:l先生(年龄:22岁,职位:助理)   “我才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呢!”听说新闻媒体已将关注焦点转移到2005年应届毕业生时,l先生“忿忿不平”地喊出了声。

  11月1日傍晚,今年7月才毕业的l先生来编辑部讲述了求职苦恼:“公司还没和我签约,会不会签约很难说。我们学校到现在还没有正式签约的毕业生还有三成左右!前有工作经历这一关挡道,后有学弟学妹在追赶,我们这些‘夹生’应届生的求职苦恼有谁知……”

  我就读的大学曾是一所颇有口碑的专科学校,升格为大学后,仍以专科为主。因为准备专升本,错过了应届生找工作的最佳时机,后来考试受挫,从今年6月起才开始寻觅职业方向,成了有点尴尬的“夹生”应届生。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已有困难。

  我们学校目前已正式签约的只有7成多,我的专业属于应用类文科,同一专业毕业生中还有3成左右和我一样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应届毕业生中,名牌大学本科生的签约率最高,一般大学本科生的签约率也高于平均水平,大专生的签约率就要低很多,我们学校还算可以,听说一些民办高职的签约率还要低。

  上海学生的情况要比外地生源好一些,他们还有出国留学这条路———同专业中就有3位家境较好的上海同学出国读语言学校。

  我们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学校、企业、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就已冷落我们,想想心里真有一种失落感。我们这些“夹生”应届生也曾探讨过造成“生米煮夹生饭”的原因……

  学校有点漫不经心

  学校对毕业生的工作问题还是有点漫不经心,不是很重视。我在团委担任干部,和学生工作指导部门的老师都比较熟悉。按理说他们应该对毕业生的工作担负起重要责任,可事实并非如此。

  学生工作指导部门的李老师曾对我叹苦经:“学校毕业生有1500多人,我们部门只有2名专职老师,怎么忙得过来!”10月份前后,李老师就开始联络用人单位来学校“摆摊头”招聘,500强大公司不会来我们学校开专场招聘会,但综合性的校园招聘会10月以后还是很多,也会有少数比较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李老师告诉我:“来招聘的用人单位分两类,一类是用过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认为不错,主动来和我们联络的;另一类是我们费了不少口舌,才来摆摊招聘的。”

  学生工作指导部门不是简单地找些企业来摆摊招聘就完成工作了,还应该替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可李老师却说:“规划职业生涯?根本不可能!1500名毕业生,就靠我们两个人怎么规划,想把我们累死啊!”那时我正考虑是不是要专升本,本想请他指点一二,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识相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今年7月回学校,走进学生工作指导部门办公室,只见李老师正挥汗如雨地整理毕业生档案。“毕业生走了,大量的档案整理和转移工作都要尽快完成。你自己倒水吧,我忙不过来。”李老师头也不抬地说。我走到饮水机前刚准备动手,李老师一步跨过来,替我把水注满。他说:“你已经离校了,不比从前了。你是客人我是主人,怎么好让你动手。”我嘴上说:“李老师您太见外了,我还没找到工作,户口还在学校呢。”心里却一阵刺痛,这不是在暗示我———你的工作问题我管不了!

  企业有点不负责任

  去年10月以后我也曾陪同学参加过几次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的综合招聘会,来的单位不算少,但只有少数单位较有吸引力。一些比较好的单位对招聘有点敷衍了事———毕竟不是名校,毕业生也以大专为主。

  一次,一位同学在递简历时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大专学历啊,不太符合我们要求。”这位同学是个倔脾气,硬要对方收下简历。工作人员说实话了:“我们一般只招名校本科生———收了简历也没用。”同学急了:“那你们干嘛来招聘?”工作人员笑而不答。

  同学小王原是学校团委主要干部,成绩好能力强,经学校推荐后,被一家事业单位录用。没想到,今年6月,小王气呼呼地打电话给我:“我没工作了!他们嫌我只有大专学历,又没有上海户口,不要我了!”我问:“你不是已工作了3个月吗?”他说:“他们居然说这3个月是实习期!”

  最让小王受不了的是:大专学历和非上海户口都是进单位时已明摆着的事实,为什么现在才提出来?而且事先并没有说清楚是实习!“其实带教老师对我的工作是满意的,但部门领导从编制考虑不想再增加人手———早就没有正式录用我的打算。可问题是直到最后才通知我,这不是太缺德、太不负责任了吗?!”小王一肚子的委屈,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专学历和工作经历成为横亘在“夹生”应届生面前的2大难关。6、7月以后,招聘单位很少再招应届生了,一般招聘的职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怎么办?我的办法是发现有适合自己的职位,如果只要求有2、3年的工作经验,就在求职信中把读书时的兼职经历也算作工作经历———只要能获得面试机会就行。

  一次,我应聘一家网站的市场部策划职位,大专以上,要有2年工作经验。之前我曾在一家政府部门所属的网站兼职了1年,于是在求职信中如实写了:“1年网站工作经历。”但从简历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是学生兼职。

  面试时连过几关,到最后hr主管这一关时却失败了。因为hr主管说:“你的网站工作经历原来是学生兼职啊,这个是不算的!”我在简历中已写得很清楚,hr看简历为什么如此粗疏?早知如此,何必白跑一趟!

  个人有点混混噩噩

  除了学校、企业,学生自身也有问题。我们这代人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小就受到这样的生活观念的影响:一切都是不稳定的,工作是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也是不稳定的,从而造成了对周围的一切都缺乏信任的心态和一种漂泊不定的人生态度。反映到工作上,就是频繁跳槽。另一方面,企业对我们也不太信任,相互的不信任,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

  有位同班同学曾在一个月里跳了4次槽。他说:“我想改行做平面设计,非常难,公司都要求有专业背景和证书,我没有!”求职屡屡失败的他,选择了做销售:“销售入行门槛低,还可以拿底薪。”可销售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哪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做。于是做一家跳一家。他“哀叹”:“我都跳晕了,搞不明白自己的职位方向究竟在哪里。”

  他的情况也许有点极端,可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实有点混混噩噩,不光是我们这些“夹生”应届生,就算已找到正式工作的,又有多少人的思路是清晰的呢?

  我们这些“夹生”应届大专生对工作的要求并不高:第一看企业的发展前景,第二看企业的软硬环境,第三才看能拿到多少薪水。可为什么还是很难如愿呢?

  他们为什么成功?

  “夹生”应届生只占少数,大部分同学找到了正式工作。有些同学的成功个案很有启发意义,值得我们这些“夹生”应届生回味。

  如挨了某事业单位一“闷棍”的小王,很快就调整好心态,一个月后就通过招聘,被一家韩国大公司录用。现在已过试用期,月薪拿到3000多元,不比一般本科生逊色。

  还有一位2003年毕业的同专业的学长,考出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又通过层层面试,被中国电信录用,据说现在月薪已拿到6000多元。

  上面2个个案说明,想把“生米煮成熟饭”,自身能力最重要。事实上,能力强的同学,即使不慎“夹生”了,只要他愿意,也能很快“变熟”,上面讲到的小王就是这样。

  真正有困难的是能力一般的同学。除了自身要提升、要努力外,我们希望学校还能多关心我们,企业能向我们伸出橄榄枝,社会舆论不要遗忘我们,新闻媒体别“喜新厌旧”只顾明年的学弟学妹。否则,历年的“夹生”大学生会越积越多———去年底我就在人才市场上遇到过好几位2003年的“夹生”本科生,还是同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呢。接下去,我们这些今年的“夹生”应届生就要和明年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在人才市场上狭路相逢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关专题: 职场风云

相关资讯

离职一个月了公司还天天问我事情,不理不行吗?
离职之前必须的一道手续就是交接工作,比如一些项目进度、工作账号、工作流程等等,这样能让新员工更好地接手你的工作,也能避免之后前公司还要经常找你问事情。其实很多公司如果你交接都做完了之后是不会再打扰你的…
半年找不到工作正常吗 半年找不到工作能随便找一个么
半年找不到工作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挺急的,投了无数个简历,却没有面试,就算有面试也没人通知上班。首先,你得分析是不是自己眼光太高,找的工作都是自己能力达不到的,其次,自己年龄问题,最后,将简历用心美化一…
职场话多好还是话少好 职场也要管住嘴
职场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型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扮演的岗位“角色“,大家的性格也是各有千秋。有的人爱说话,唠起嗑来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但也有的人不怎么说话,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那么职场话多还是话少好呢? 职…
北京事业单位优先招聘高校毕业生 事业单位铁饭碗别错过啦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公司倒闭,存活下来的公司也开始开源节流,所以不少人抱怨今年工作不好找,而且工资还低。尤其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比较丰厚的工作经验,今年在找工作上更要有难度。北京目前发布通知,…
呼吸机多少钱一个?呼吸机多少钱一台?
新冠疫情期间,医院对于呼吸机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意大利等外国的国家,对呼吸机的需求特别的大,现在的呼吸机要多少钱一台呢? 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