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孩子做错事不道歉怎么办? 4个秘籍让孩子学会主动道歉!

发布时间:2019-06-09 02:55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道歉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礼貌,俗话说得好,会道歉的人从来不吃亏!不管犯了什么错,及时给对方道歉,在态度上要作对,也会让自己少一点责难!很多家庭都把教育孩子交给幼儿园,但是像幼儿园这样的大环境中,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老师又能如何做好每个幼儿教育工作

道歉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礼貌,俗话说得好,会道歉的人从来不吃亏!不管犯了什么错,及时给对方道歉,在态度上要作对,也会让自己少一点责难!很多家庭都把教育孩子交给幼儿园,但是像幼儿园这样的大环境中,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老师又能如何做好每个幼儿教育工作呢,因此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的教育,家庭教育占据大半部分!

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首先就要管理好孩子的情绪和态度,让孩子学会道歉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小孩子在犯错后不会及时的做出道歉,而当这样的现象发生时家长对事情和对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这也是很多孩子做错事后不会道歉的原因!那么孩子做错事不道歉怎么办?有没有什么秘籍可以让孩子主动道歉呢?

4个秘籍让孩子学会主动道歉

1、家长示范道歉的“规则和技能”

孩子越小,家长的示范行为越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出生以后,对这个世界的运行秩序往往是先入为主的,她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就以为世界应该是什么的,如果她看到家长做错了事情主动道歉,就会自然而然地把“道歉”视为生活规则的一部分,自然就不会排斥这件事了。

而且,家长的道歉行为本身对孩子也是一种道歉技能的示范,孩子做错事后不会主动道歉并不是表示孩子不会道歉,很多时候孩子也是要看大人的态度的,否则孩子即使有心跟别人道歉,却没有见过别人道歉的样子,也会不知道如何开口的。

(下一页:4个秘籍让孩子学会主动道歉)

2、让孩子尝到道歉的“甜头”

如果孩子道歉了,却没有体验到道歉的好处,重复这种行为的概率也不会很大。所以,在孩子学习道歉之初,家长最好有意无意地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尝到道歉的甜头。让孩子知道道歉之后的好处,道歉不是一件被动的事情!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撒到爸爸衣服上了,妈妈悄悄地在孩子耳边出谋划策:“给爸爸道个歉,爸爸就不生气了”。然后孩子开口道歉后,爸爸就果断原谅孩子,并赞赏她善于承认错误,则孩子就会体验到道歉的“神奇力量',类似场景重复多次之后,孩子自然就享受道歉的快乐了。

3、允许孩子用她自己的方式表达歉意

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不排除有些内向或者自尊心太强的孩子,明明知道做错了,也明白道歉的重要性,就是不好意思当面表达歉意,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逼她开口,很多家长蛮横,硬逼孩子孩子上前道歉,反而把局面弄的尴尬无比,这时候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她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比如孩子惹妈妈生气了,不好意思开口道歉,后来就写了一张小纸条给妈妈,这时候妈妈要欣然接受并及时表扬孩子。表达歉意的方式还有许多,家长不妨宽容一点,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4、消除孩子关于道歉的顾虑

有些大点的孩子不愿意道歉,是因为想法复杂了,害怕道歉的话说出去了不被接受没面子,所以父母及时接受道歉并给孩子台阶下很重要。还有的孩子不愿意跟别人道歉,是担心道歉会让自己比别人“矮三分”,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需要让孩子意识到,道歉不是懦弱,而是有勇气面对自己错误的表现,愿意道歉的孩子是勇敢的,应该为自己骄傲才是。

相关专题: 儿童行为教育

相关资讯

孩子不在饭桌上吃饭怎么办 10个小妙招轻松对付
对于宝宝吃反问题,一直都是爸爸妈妈比较头疼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小编最有发言权,因为每次一到吃饭时间,就会听见隔壁的钟婶儿的小孙女大哭大闹,一天三顿,天天如此,从3岁他们搬过来,到现在5岁了,孩子吃饭还是
孩子打架 家长该如何去“撑腰”
孩子与孩子之间相处,难免不会磕磕碰碰。有时候不是因为一点小事你轻轻拍我一下,就是我无意之中碰到了你的身体某个部位,让其感觉到有些“伤害”。 看到自家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当家长的是果断“出手”相助
转家长:幼儿园亲子活动家长千万别缺席! 莫因缺席而留遗憾!
眼看着孩子们最期待的六一儿童就快要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们早就开始准备孩子们的节目和表演了,每年到这个时候,幼儿园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多,而六一儿童节最常见的节目表演还有游园活动,也就是我们说的亲子活动!,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直击根源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之后,越来越多的不好社会风貌也随之出现。就拿先在的幼儿园来说吧,从最先开始的公立幼儿园直至现在出门便可上学的民办幼儿园,他们之间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很强很明显的区别和对
家长怕孩子上幼儿园受委屈 千万买下幼儿园
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幼儿园私自给孩子喂“药”事件,让不少家长看得是胆战心惊。为了不让孩子遭受“意外”事件,一些家长经常上幼儿园探视孩子的生活情况,回家之后总会抽些时间出来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