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大力进行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家。齐桓公还打着“尊王攘夷”,拥护周天子的旗号,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成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声威,就率领齐、鲁、宋、陈等八个诸侯国的军队去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 楚成王派使臣到齐国军营中来,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这意思是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相隔这么远,就是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不料,您居然来到我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 管仲立马替齐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周成王时最高的公卿)吩咐我们先君姜太公(即姜子牙)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讨伐,以辅佐周王朝,并且赏赐给我先君领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长期不向周天子进贡楚国的特产,我们要向你们征求;再有,周昭王巡行南方时,被淹死在汉水,我们要向你们问罪。”楚国使臣说:“不进贡特产,确实是我们的失职。至于周昭王淹死的事情,楚国是不能负责的。如果您要问罪,请您自己到汉水边去问吧!” 管仲一时之间,哑口无言。齐桓公见楚国不屈从自己,接着就派大军来到召陵。楚国在强大的联军面前,只得派大夫请求议和。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后来,人们将楚国使臣所说的“风马牛不相及”引申为成语。--《左传.僖公四年》 【求解驿站】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活学活用】这两件事本质完全不一样,简直是~。 【妙语点拨】齐国与楚国本相隔万里,风马牛不相及,但齐国出兵攻打楚国,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借以隐藏称霸的真正动机。周昭王昏庸无道,当他第二次渡汉水时,当地百姓痛恨他,便为他造了艘大船。船是用胶粘成的。当船行至江中时,胶遇水分解,船也散架了,周昭王以及陪同官员纷纷落水而死。不难看出,大失民心是周昭王丧命的关键因素,管仲却将周昭王之死归到楚国头上,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近义】驴唇不对马嘴 【反义】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
上一篇:白龙鱼服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下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相关专题:
成语故事
相关资讯
- 分道扬镳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南北朝 时期,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器重他,封他为河间公。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明过人,学富五车,是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 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
- 韦编三绝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 白虹贯日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战国时期,韩国有个叫聂政的人,其父是有名的铁匠,后被韩王杀害。聂政长大后因杀人避仇,与母亲、姐姐逃到了齐国,以屠狗为生。严仲子是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同朝的辅相侠累不和。据说侠累是…
- 以身试法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西汉 时期,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失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成人。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都要给别人放羊,以此贴补家用。王尊平时最爱读书,放羊时总要带些书阅读。他自学史籍,从书中…
- 分庭抗礼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皆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河岸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 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