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百科 > 成语故事 > 正文

发蒙振落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1 18:22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西汉 时期,掌管封爵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父子相食,饿死沟壑者不计其

西汉时期,掌管封爵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父子相食,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汲黯不畏矫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名义,持节开仓放粮赈济贫民,人民大悦。

后来,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汉武帝提出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言行不一。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武帝听了无言以答,脸色很难看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话,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泥潭里去吗?”

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反而很惧怕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淮南王刘安评述丞相公孙弘的话,史料这样记载:“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这便是成语“发蒙振落”的来由。

汲黯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死后家中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在封建官吏“浊多清少”的环境中他可谓一佼佼者。然而他多次直谏,廷争抗颜,又与权臣公孙弘、张汤不能相容,为此,公孙弘、张汤恨之入骨,常在武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武帝听多了坏话后,就慢慢地疏远了汲黯,后来还将他贬职,出任淮阳太守,最后死在任中。

--《史记.汲郑列传》

【求解驿站】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

【活学活用】那件事对小红来说,难如登天;但对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小赵,则【妙语点拨】敢于直言进谏的汲黯,不畏权势,以至于准备反叛的淮南王刘安都忌讳他的刚正不阿。可惜的是,汉武帝不分忠奸良莠,没能施予汲黯这个人才以更长时间的用武之地。至于为何敢犯龙颜进谏的汲黯没有像魏征那样,一直红到现在,估计还是坏在他信奉“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有悖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所以虽然他当年有过不俗政绩,以民为本,却依然被打入了历史的冷宫,无法与魏征比肩。

【近义】唾手可得

【反义】海底捞针

相关专题: 成语故事

相关资讯

好大喜功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内乱,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后来,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成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有所作为的开明君主,
东窗事发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秦桧是南宋时臭名昭着的大奸臣。他老奸巨滑,心狠手辣,谁要是和他有不同意见,他就捏造一个罪名,轻则将其逮捕下狱,重则杀头处死。被他陷害的忠臣良将数不胜数。抗金英雄岳飞就是他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的。 北
三阳开泰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出处】:《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三阳开泰,汉族传统吉祥语和吉祥图案。《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夏;冬去春来,阴消阳长
东施效颦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健康 状况不太好,有心痛的毛
行将就木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大儿子,因为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想把自己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于是她接二连三地设下阴谋,陷害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后来申生被逼死,重耳和夷吾先后逃奔出国。 重耳带着许多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