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尚|武媚娘被剪胸算什么 你对酥胸的了解还少着呢
大半夜的,朋友圈突然被一条视频刷屏了,标题叫做《还记得武媚娘被剪胸么?看完伊朗人是怎样看电视的你就不会生气了!》(预知详情请尽情戳视频)点开视频一看,差点笑岔气,为了避免运动员的裸露部位(尤其是丰乳肥臀)被看见,伊朗电视台不惜给运动员全身打上马赛克,以至于从电视上看,就是几个星号在奔跑跳跃,这一千古奇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很是同情伊朗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工作量也是蛮饱和的呢。由此联想到,早前的《武媚娘传奇》变成《武大头传奇》,杨贵妃”马震“生生被阉割,也是情有可原了。女人的酥胸这个横贯中西,纵跃古今的永恒话题,似乎永远是个禁忌,但又因为禁忌而更让人想一探究竟。
时尚词典之酥胸
《宣和遗事》前集中最早出现酥胸一词:“帘儿底笑语喧呼,门儿里《箫韶》盈耳,一箇粉颈酥胸,一箇桃腮杏脸,天子观之私喜。”酥胸,顾名思义指的是洁白润泽的胸脯。用赤裸裸的生理语言来说,就是乳房。对于人类的女性而言,乳房是女性性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女性最重要的性敏感区之一,也是分泌乳汁、哺育后代的器官。乳房对孩子来说是母性的象征,对男性来说是美与渴(欲)望的对象。所以在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中总是将女性的乳房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
人类对乳房的崇拜源于宗教
代表形象:女神、圣母玛利亚
每一个古老的文明几乎都是以母性生殖崇拜开始的,因此乳房的文化含义最早在宗教中作为生命之源的神圣突起而存在。宗教赋予乳房和乳汁以神圣的地位,“胎坠、乳干”成为耶和华对犯错女性的惩罚与诅咒。
西方对乳房的审美:浑圆硕大对称
代表形象:古希腊女神雕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
古希腊时期,女人以胸部浑圆、饱满作为好身材的标准,”卢浮宫三宝“之一的断臂维纳斯,就拥有一对世界上最完美的乳房,半球型水滴状的双乳,通常乳轴高度为5cm,与胸壁几乎呈90度,约为乳房基底直径的1/2。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提香、拉斐尔等人的作品里,每个女人都有一对晶莹剔透、傲然挺立的乳房。
东方对乳房的审美:随历史时期不断变化
从范冰冰饰演的武媚娘到杨贵妃,无不以一对浑圆饱满,呼之欲出的酥胸作为最大的卖点,似乎表明,中国人对乳房的审美与西方并无二致。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中国人对于酥胸这一人体器官所具有的微妙心理与泱泱大国的历史一样曲折起伏,审美趣味的变迁更有如王朝的更迭。
古代:小胸为美
纵观正统的古代文学史,“酥胸”像是一种“不可说”的禁忌符号,在各种”正统文本“中极少出现。如最早的民歌集子《诗经》中遍寻不着关于胸部的描写。“卫风.硕人”将庄姜夫人的上半身几乎描绘了一遍,“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没有酥胸。在各种关于美人的诗词中,古人哪怕把纤腰、云鬓、芳泽、明眸、皓齿、丹唇……都写个通透,酥胸在”不可说“之列,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的《江妃赋》等均是如此。
(洛神像)
如果说正统文学有意“屏蔽”酥胸也就罢了,那么在一向被视为“野路子”的话本小说、“淫词艳曲”里面,也很少描写酥胸,这就是一种审美和文化心理的问题了。锦帐鸳鸯,绣衾鸾凤。一种风流千种态:看香肌双莹,玉箫暗品,鹦舌偷尝。屏掩犹斜香冷,回娇眼,盼檀郎。道千金一刻须怜惜,早漏催银箭,星沉网户,月转回廊。……明代的“天下第一淫书”《金瓶梅》,对各种体位、场所乃至“房中游戏”等都有十分详尽的描写,可对胸部的描写却少之又少。
(《金瓶梅词话》)
可见至少唐代以前,酥胸并没有成为中国男人的审美符号。
古人好小胸,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古人最理想的胸是不盈一握的“椒乳”。就连在崇尚女子体态丰盈为美的唐朝,对美乳的赞誉亦是又尖又小的“鸡头肉”。“鸡头肉”又称“鸡头米”,呈小圆球形,上尖端突起,形如鸡头——可见罩杯之小。“鸡头肉”也是有史可考的,宋代刘斧写的野史小说《青琐高议》中,李隆基见杨贵妃出浴,“裙腰褪,微露一乳”,于是“以手扪弄”,还出了个上联曰:“软温新剥鸡头肉”。明代小说家李昌祺的《剪灯馀话》中的“江庙泥神记”也有“褪出鸡头带笑捫,夺得鸞篦称娇与”这样的香艳描写,里面的“鸡头”均指小胸。
(《贵妃出浴图》)
民国:“大奶奶主义”
民国初年的女子依旧不能解放双乳,穿露胳膊露腿的服装在当时是政府禁止的行为。然而随着西方的“大胸崇拜”思想舶来,“小胸为美”这一传统在渐渐改变。这里不得不提一位改变了中国女人胸部命运的人物——性学博士张竞生,他不仅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爱情的大讨论,更在《美的人生观》这一讲义中首次倡导西方小资阶级的“裸体生活方式”,裸泳、裸睡等,并提出束胸使女子美的性征不能表现出来,“胸平扁如男子,不但自己不美,而且使社会失了多少兴趣。”从此,“天乳运动”兴起,名媛闺秀开始放开束胸,让胸部自由生长。适时的广告招贴画亦开始出现类似欧美式的丰满女子,文人学者亦开始热情歌颂丰满乳房。最典型有1927年胡适在中西女塾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提出了著名的“大奶奶主义”——“没有健康的大奶奶,就哺育不出健康的儿童!”
而时尚杂志《良友》刊出的胸罩专题与30年代的摩登泳装女郎的出现,则将“大胸崇拜”推向极致,此时上海的广告招贴画已出现半裸女形象,即便放到当今来观赏,依然为当时的尺度咋舌,女性的酥胸已然成为身体美学和女权主义苏醒的一种文化象征。
建国后: “不爱红妆爱武装”
建国后,在当时大生产的时代背景下,“妇女能顶半边天”,“不爱红妆爱武装”的风潮在全社会兴起,女子酥胸刚刚在“天乳运动”中发展起来的身体美学和性隐喻,被朴素的布拉吉连衣裙与宽大的列宁装抹平。
穿列宁装、留柯湘头是女性的时尚打扮,富有中性意味的形容词“英姿飒爽”是对女子风姿的较高赞誉。女飞行员、女拖拉机手、女火车司机,“八千湘女上天山”以及一大批“三八红旗手”的出现,令新中国女性的性别特征进一步与男性无差别化,乳房作为母亲的特质受到歌颂,作为身体美学与性唤起的意义则受到抑制,或在“文革”的批斗中成为被侮辱被嘲弄的对象,“胸部”的美学与情欲意义渐渐失落。
改革开放:随着物欲而鼓涨的“丰乳肥臀”
改革开放不仅带来经济与思想解放的春天,亦带来女性身体再度发育的春天。
经过了60年代的饥荒与70年代的惊惶,钱包与思想的双重鼓胀唤起人们欲望的鼓胀,如丰收女神般的“丰乳肥臀”成为经历过集体苦难记忆的人们心中最潜层欲望的投射,一个健美的生气勃勃的女性形象符合时代理想。
因此,在80年代产生的不同文学流派中,女人都有一对丰硕的乳房。最典型的莫过于陈忠实的《白鹿原》,白嘉轩先后娶的七个女人皆有“浑圆结实的大白奶子”,田小娥颤巍巍的胸部更是“美好无比”。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和“我”搞破鞋的陈清扬也有一对又白又挺的大胸,“经常白大褂下面什么也没穿”。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女人都有肥硕的胸部,另一部小说《丰乳肥臀》则可为这一时代“胸部文化”冠名。
文学作品与文艺作品往往相辅相成,这一时期大小银幕上的女性角色多以丰满为美,如以“九儿”名扬国际的影后巩俐、《芙蓉镇》中的刘晓庆等,张凯丽更因《渴望》女主角刘慧芳健康、丰满的外形与贤良、隐忍的性格成为众多男士心中的理想妻子形象。90年代兴起的“健美”风潮也提倡女性应有丰满而坚挺的胸部,红极一时的健美教练马华成为形象代表,令女性曲线玲珑毕现的“健美服”与“健美裤”成为流行,当时有一句这样的顺口溜,“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这一时期,乳房的“情欲”隐喻及美学象征共同达到峰值,女性渐渐实现对自我的身体控制和欲望自主。
(石兰酥胸半露 登上1993年大众电影)
2000年至今 胸器与事业息息相关
随着娱乐至死时代的到来,女性的乳房渐渐沦为男性寡头政治时代的消费品,一大批诸如“G奶”、“胸器”、“事业线”等流行语出现,不少女性在对这些词语津津乐道的同时也接受了其潜在逻辑。90年代健康的“丰乳肥臀”也已过时,取而代之的是芭比娃娃般亚洲人几乎无法企及的“大胸+细腰+长腿”的黄金比例身材——也称“外围女标配”或者“嫩模style”。于是,整容手术和隆胸开始流行,整容医院的生意从未如此红火过。
21世纪以后,乳沟还被称为“事业线”,传说中”事业线有多深,职场就能多顺利“。乳房在这个讲求实际利益的商品社会被彻底物化。《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电影海报以两个荔枝模仿女人的乳沟,以此作为票房的保障,也许正说明了一些什么。总之,乳沟挤一挤,总会有的,至于何时该露的恰到好处,既有美感又能获利,才是一门更值得研究的学问。
更多酥胸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