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有个贫苦农夫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钱去学堂学习。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阅读书本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短暂的时间看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然而,匡衡家里太穷了,根本买不起点灯的油,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噌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还官至宰相了呢。 --《西京杂记》卷二 【求解驿站】在墙上凿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活学活用】如今,我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再也不用~读书了。 【妙语点拨】建昭三年,原来的丞相因病去世后,匡衡凭其声望当上了丞相。在看重私德的封建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保持贫苦勤学的良好道德形象,对个人是大有益处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得以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说不定就是匡衡当了大官后,借助国家媒体大肆宣扬的结果呢。即使果真如此,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匡衡宣扬的苦读精神仍值得学习。 【近义】囊萤映雪、穿壁引光、焚膏继晷 【反义】一暴十寒 |
上一篇:梁上君子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下一篇:雪中送炭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相关专题:
成语故事
相关资讯
- 雪中送炭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
- 梁上君子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陈寔(shiacute;)的人。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 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迫于生…
- 博士买驴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北齐的文学家 颜之推,着成一部《颜氏家训》。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记载了一则“博士买驴”的笑话。颜之推说,这个笑话是他到邺城去办事时听到的。 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
- 得陇望蜀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据《三国演义》记载: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汉宁王”。魏武王曹操知道后,气愤极了,于是领兵四十多万前去征讨。曹操手下谋士、名将不计其数,所以一路上过关斩将,非常顺利地打到了汉中。眼看着城池就要…
- 楚弓楚得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 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lsquo;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