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百科 > 成语故事 > 正文

鸿鹄之志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1 18:56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秦朝 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名叫陈胜,字涉。 陈胜青年时代,曾经做人家的雇农,替别人耕地。有一次,他停下耕田,走到田埂上休息。他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另一个雇农说:“我们当中如果有人富贵了,可不能忘掉别人。”[] 一同当雇农的人

秦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名叫陈胜,字涉。

陈胜青年时代,曾经做人家的雇农,替别人耕地。有一次,他停下耕田,走到田埂上休息。他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另一个雇农说:“我们当中如果有人富贵了,可不能忘掉别人。”[]

一同当雇农的人都笑话他:“你给人家当雇农,怎么会有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

陈胜、吴广起义之时,陈胜因为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因此得到了众人的拥护,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成语释义

比喻远大的志向。

◎故事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庸者笑而应曰:lsquo;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lsquo;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出处译文

耕种的人笑着说:“我们这些卖苦力的农民,怎么可能会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小小的燕雀,怎么能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

相关专题: 成语故事

相关资讯

锲而不舍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 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
朝三暮四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 ,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这个老人 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之间竟然能交流沟通了。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
篝火狐鸣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个昏庸、残暴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公元前209年
弹冠相庆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西汉 宣帝时,王吉和贡禹都是琅邪的才子。他们很早相识,而且因为两人兴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交情深厚的朋友。他们两个人,无论是学识和人品都很出色,可是在仕途上总是不够顺利,得不到皇帝的喜爱。 贡禹曾担任过很多
坐怀不乱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办事,夜宿城门客栈。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由于没有房钱,她从后门溜进了柳下惠的房间。 柳下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