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百科 > 生活百科 > 正文

小儿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3 11:37 来源:互联网 点击:0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直肠脱垂可分为隐匿性脱垂(内脱垂)、粘膜脱垂和完全性脱垂。隐匿性脱垂不涉及肛管,常是完全性脱垂的早期表现。粘膜脱垂仅累及粘膜,而肌肉层位置正常。完全性脱垂是一种涉及肛管的直肠套叠,下面来看看小儿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吧?1.保守治疗如脱肛继发于腹泻、便秘、膀胱结石等,这些疾病治愈后,脱肛常可自愈。在治疗期间

小儿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直肠脱垂可分为隐匿性脱垂(内脱垂)、粘膜脱垂和完全性脱垂。隐匿性脱垂不涉及肛管,常是完全性脱垂的早期表现。粘膜脱垂仅累及粘膜,而肌肉层位置正常。完全性脱垂是一种涉及肛管的直肠套叠,下面来看看小儿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吧?

1.保守治疗

如脱肛继发于腹泻、便秘、膀胱结石等,这些疾病治愈后,脱肛常可自愈。在治疗期间须全面改善小儿的生活习惯,提高营养,培养定时的大便习惯(排便时间不能太长)。脱肛患儿关键在避免蹲位排便,排便时尽量不使髋关节屈曲。小婴儿可取直着大腿姿式把屎把尿,大孩子可以坐高盆(或将盆置板凳上)排便,或采取侧卧或仰卧排便。这样可使直肠不易脱出,如此坚持1~2月可痊愈。排便后直肠脱出时,应即时用手法复位。复位后肠又立刻脱出或平时一直脱出在外者,则于复位后用纱布叠成厚垫压住肛门,然后用胶膏将两臀部拉紧粘牢。并嘱小儿卧床休息1~2周,坚持卧床排便,肛门直肠不再脱出后,再坚持半蹲排便,1~2月后多可痊愈。如用以上方法脱肛仍复发,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2.中医、针灸疗法

中药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针灸取百会(囟门未闭者禁针,可用温和灸)、长强、承山、肛门3及9点等穴。便秘者针支沟、阳陵泉;腹泻者针足三里。

3.注射疗法

是将药液注射到直肠黏膜下层,使黏膜与肌层粘连,或将药液注射到直肠周围,使直肠周围组织,经药液刺激与直肠产生粘连而使直肠固定,不再脱垂而痊愈,如用药过量或用刺激性过大的药物,易引起黏膜坏死,也可因注射不当引起感染、脓肿、直肠壁坏死等并发症,故在应用注射疗法时应慎重。直肠周围注射多采用的药液有0.5%~1.0%普鲁卡因95%乙醇溶液,5%鱼肝油酸钠等。直肠黏膜下注射的药液有5%碳酸甘油或30%盐水溶液,注射部位为直肠两侧和骶前部位,每次选择2个部位,治疗期间仍应坚持卧位或高坐位排便。一般仅须注射1次即可痊愈,少数病例7~10天后须重复注射1次。

4.手术治疗

不能复位的嵌顿性脱肛,或脱出肠段发黑坏死者,可局部热敷,用抗生素湿敷,插入肛管排气洗肠,待其自行恢复或脱落。否则须切除脱出部,边切边缝,或用电刀切除,出血量均较多,并且术后感染与狭窄的机会很大。肛门括约肌松弛或收缩无力者,脱垂部分切除后仍可复发,如脊膜膨出术后形成的脱肛,须作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或用银丝箍绕在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称肛门周围箍绕术。对一些严重的直肠脱垂患儿,根据其具体情况可考虑行直肠悬吊术,或经骶肛提肌紧缩等手术。

漂亮女人街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小编整理不易,小礼物走一走,万分感谢!"
赞赏
漂亮女人街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相关资讯

上高速出示电子驾驶证可以吗
虽然电子驾照还没有在市场上广泛的使用,但是自它上线以来,却拥有极高的话题的,毕竟对于一些经常忘记带驾驶本的司机来讲,电子驾照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上高速出示电子驾驶证可以吗。
厨余垃圾处理器的优点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有杜女士这样的体会,吃剩的残渣食物、瓜皮、果屑这些垃圾每天都要清理,清理起来并不轻松,而厨余垃圾处理器这一现代化厨房电器的出现,为人们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也使清理排放家庭垃圾成为一项轻松
传染性红眼病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炎炎夏日,游泳是大众热衷的一项消暑健身运动,然而,游泳场所也是多种疾病滋生、传播的场所,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游泳爱好者,应选择正规管理、定期消毒的游泳馆,并关注自身健康管理,以防"泳病"上身,那游泳池容易
儿童预防晒伤的方法有哪些
宝宝皮肤娇嫩,更容易被晒伤。宝宝晒伤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脱水,甚至发烧等症状,宝妈宝爸们需要注意儿童防晒措施,那么儿童预防晒伤的方法有哪些?儿童预防晒伤的方法如下:1、6个月以下宝宝不要使用防晒霜 一般来说
永不过期食品指的是什么
针对过期食品的流向不排除有两个方向,有的是商家给过期食品动手脚,如用化学制剂处理后,重新更改生产日期继续销售。此外,还有的商家将包装重新换掉,过期食品在经过简单处理后,重新包装销售,那出售过期食品的处
家长须知常见的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
家长须知常见的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母孕期、围生期及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可能是部分患儿发生该障碍的原因,但没有一种脑损伤存在于所有该障碍患儿,也不是所有有此损伤的儿童都患该障碍,而且许多患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