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验问答 > 正文

荷叶 母亲赏析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时间:2020-06-07 10:27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1、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

1、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3、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4、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5、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6、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相关专题: 生活经验

相关资讯

林觉民与妻书赏析 表达了什么感情
1、本文选自《广州三月廿九革命史》(民智书局1926年版),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留给妻子的绝笔书,写于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阴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在起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
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 歌曲表达情感赏析
1、歌词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
暮春归故山草堂翻译 暮春归故山草堂赏析
1、译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2、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
庄子故事两则 是怎么赏析的
1、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
席慕容七里香赏析 《七里香》的赏析
1、这首诗的内容可一言以蔽之:“追梦少年轻别离,沧桑中年重故园。”其结构亦一目了然:第一节以隐喻统摄全诗,后两节的具体描写则分别阐释了第一节两句诗的含意。 2、“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