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验问答 > 正文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解释

发布时间:2020-09-28 09:24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1、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

1、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4、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6、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样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

9、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0、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

11、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12、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相关专题: 生活经验

相关资讯

欲穷千里目中的穷是什么意思 登黄雀楼全诗及例句
1、欲穷千里目中的“穷”的意思是:尽,使达到极点。 2、《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释义: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
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尽是什么意思 原文是什么呢
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释义:尽头,消失了。 2、“孤帆远影碧空
汐在人名中的寓意 汐在人名中有什么寓意
1、“汐”的本义是指夜间的海潮,用在取名中有很温润的含义,也是象征着人生如同潮涨潮落一样起起伏伏,是一个很唯美的字。 2、而且用在名字里不仅寓意孩子的性格如水一样温柔、知书达理、端庄大方,还寓意着孩子具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是什么意思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解释
1、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释义:同“现”,显露。 2、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是草原上的草很高,把牛羊都盖住了,风吹开草,牛羊露出来的一种景象。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自《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崛起是什么意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介绍
1、崛起是指兴起、繁荣强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读书要以振兴中华为目标。这句话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 2、因为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周围的人都敢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