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青春性令人担忧 给孩子们了解自己身体的知情权(二)

发布时间:2018-02-19 15:48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不仅因为他们有勇气公开出版这个敏感而隐晦的题材的书,更因为他们能够找到这么多人,说服他们接受访问,并愿意向公众讲述他们对这一经历的思考和感受。 对张引墨来讲,事实远不如人们想像得那样复杂。 “我几乎是被动的。”她笑着说。当她把作这

 不仅因为他们有勇气公开出版这个敏感而隐晦的题材的书,更因为他们能够找到这么多人,说服他们接受访问,并愿意向公众讲述他们对这一经历的思考和感受。

  对张引墨来讲,事实远不如人们想像得那样复杂。

  “我几乎是被动的。”她笑着说。当她把作这个研究的打算散布出去后,她更多的只是等待。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碰到的多是这样的情景———一位受访者打电话来:今天就见面吧。

  张引墨:今天我太累了,能换个时间吗?

  受访者:不行!就今天。也许明天我就不想讲了。

  于是,张引墨常常在结束白天的工作后,疲惫地赶到约定地点———通常是一家肯德基或麦当劳,要两杯饮料,就着薯条和烤鸡翅,开始谈论这个被大多数人认为难于启齿的话题。

  只要谈话一开始,张引墨的疲惫很快就消失了。很多时候,是受访对象一个人侃侃而谈,她很快便由一名访问者变成了一个倾听者。

  促成张引墨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在她作为《中外少年》杂志8年编辑的过程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尚未具备处理*行为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时,就开始了尝试。对于后果,他们更是知之甚少。

  张引墨讲述的一件事让《玫瑰》的另一个作者孙云晓念念不忘。

  那是《中外少年》的一个中学生记者和他的同学一起出去玩,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学生们很自然地便一男一女地进了房间。“根本没有刻意地安排,而是孩子们觉得谁该和谁一起住,就和谁一起住。”这个小记者当时正上高中二年级。

  另外一件事则带点悲剧色彩:张引墨的一位中学生朋友高考没有考好,因为在高考前一个月,她陪自己的好朋友去医院堕胎。更惨的是,堕胎之后的一个星期,这个女孩子还坚持参加了体育课的1000米达标测验。也正因为此,在以后的体检中,她的腹部永远留下了一块阴影。这个女孩子后来考上了一所医科大学,每当上妇科学这门课时,她都后悔不已,并且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丧失了当妈妈的能力。

  孙云晓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他从这两个故事里感受到了一种“变迁的暗流”。

  “我感到非常惊讶。现在的孩子,早已从的情感萌动,向勇敢尝试*行为转变。这意味着中国正在迈进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西方上世纪1960年代的性解放思潮,也许就会在中国上演。”

  他们所担心的,并不是这种行为本身,而是中学生们在进行这种尝试时,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意义和后果是什么。

  对于成人世界来说,十几岁就发生*行为的孩子,如果不是“家教不好”,就是“道德败坏”,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却往往带有“无法选择”或“不愿选择”的性质。

  “这肯定得发生啊!怎么能不发生呢?”一个女孩子说:“以前我俩商量过,这件事要等我俩一起两年后再发生,觉得当时太小……可是好多事都是控制不住的,我觉得十七八岁的男孩都挺容易冲动的,而且又有这样的机会,这件事发生是必然的。”

  另一个女孩儿坦率地说:“我不能说是太自愿,心里有一点好奇,可也不想拒绝。”

  她认为自己在发生这件事之前,是一个“很单纯的人”,她保持着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嫁给一个人,才会和他发生这种关系。她对整个过程几乎一无所知,发生了,“非常吃惊”。

  一个男孩儿说:“一个人时他什么都不会多想,是很单纯的,心里想什么就做什么。”他就是在“头脑发热”的状态下“做”的,而且“根本没想过后果会是什么”。

  更多的人,则是好奇地想试试,带着一种“成长的愿望”,还夹杂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态。

  “不发生”对他们来讲,在产生“冲动”的那一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不能理解吗?”张引墨问道:“我非常能够理解他们。他们觉得他们在爱,他们希望有个方式表达。现在打开电视,登录任何一个网站,甚至走在马路上,全世界能够看到的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这样。”

  吴若梅并不认为在情感问题上,不同的时代有什么不同:

  “想想我们年轻的时候,暗暗地喜欢一个异性,心里发痒,睡不着觉,一天到晚想的都是那个人,我甚至还在胡同里来来回回走了几个小时,就是为了制造一次‘邂逅’。除了发生*行为这件事以外,我肯定,所有的感觉都是相同的。如果那时的中国和现在一样,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十几岁的时候不发生这件事”

  “他们只是想找个人,好好说一下这个成长中经历的最重要的问题。父母当然是不可能的。”张引墨说:“对于这些孩子来讲,接受这个访问,都带有一点自我总结的性质。”

  “不和父母说,这是我生活的基础,是我的信仰,比宗教还厉害的信仰”

  从本性上讲,这些同样经历过的人并不想阻止“青春性”的现实。但从过来人的经历讲,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现在的青年人尽可能地“推迟”发生*行为的年龄。

  在《玫瑰》中,和13位中学生口述记录占相同比例的,是专家的分析、建议和大量的性科学知识,从生理结构的不同,成长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到如何保护**器官、欲望的产生、避孕知识及堕胎可能产生的危害。

  “生理卫生课?我觉得那是远远不够的。”孙云晓说:“现在的生理卫生或教育课,最多可以告诉他们的,是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呢?他们一无所知。形成受精卵的性*过程是什么样的?一次做爱受孕的几率有多少?是哪几天?哪些传染病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的?怀孕怎么办?征兆有哪些?*产的方式和危害是什么……

  这些其实都是孩子们想知道、应该知道的。了解自己的身体、自己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对于的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知情权’。但我们不讲。

  “家长和老师通常都是鸵鸟心态,以为不把这件事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孩子们就不会发生。但我们的访问恰恰证明了,即使你们不告诉他们,他们也会从别的渠道了解,而且很可能全是错误的信息;即使他们并不清楚,他们好奇,也会尝试,想通过这种方法搞清楚。结果很可能就是,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导致了生理上的伤害,进而影响成长。”

相关专题: 青春期心理

相关资讯

自信过度小心隐形抑郁症
自信过度小心隐形抑郁症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思想活跃、自信好强的青春期男孩,以及外表光鲜、但压力巨大的职场精英人士,喜欢将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因而也很容易受到“隐形抑郁”的困扰。 在“压力山大”的…
青少年自杀网聊群蔓延 家长别让青少年变宅男腐女
每当假期来了,你可知孩子心里在想啥?你会和孩子相处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重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了解到,在去年的心理咨询热线中,该平台共接到青少年心理咨询8913例,其中…
学会定期清理心理垃圾
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每天都会产生“垃圾”,及时清理,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也为身体健康买了一道保险。情绪疾病有时候比心理疾病来得更可怕,因此人需要定期清理心理垃圾。 心理障碍困扰青少年父母乃最好“保洁员…
偶像剧会影响人类健康?两性专家揭3大负面效应
许多女人喜欢读爱情小说,看偶像剧,并每每为剧中主角们的爱情感到心碎神伤,甚至痛哭流涕。这些行为让她们的男友大为不解,有时候甚至嗤之以鼻。其实不仅男人无法理解女人这种行为,许多中年女人也无法理解自己青春…
正确看待忧郁症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