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上有老下有小 中年女性怎样面对心理压力

发布时间:2019-04-20 11:44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人到中年,在生理上是身体的转变时期,处于神经--内分泌的动荡时期,也是“多事之秋”。特别是此时的中年女性,将面临着退休等实际问题,生活 压力大,“上有老,下有

人到中年,在生理上是身体的转变时期,处于神经--内分泌的动荡时期,也是“多事之秋”。特别是此时的中年女性,将面临着退休等实际问题,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这些矛盾长期使她们处于不稳定之中,也往往承受着超过男性的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对矛盾。

其一,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工作单位要求所属成员具有敬业、进取和开拓精神;家庭里她们却被要求成为温柔、贤惠很本份的妻子、母亲。这种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冲突,必然会对她们心理产生影响。

其二,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传统上,中年女性被要求在家庭生活中担负比男人更多的责任,因此她们在社会上与男性竞争时,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加大了压力。

其三,过高期望与这一期望难以实现的矛盾。不少中年女性事业心较强,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但是,由于社会性别的差异,有些人常常遇到挫折,使期望难以实现,以致出现心理障碍。

中年女性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并及时采取自我调节的措施。因为过重的心理压力必将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损害自身的健康。在生理方面,中年女性往往有一种莫名的疲劳感,自觉身体虚弱无力,即便多休息也不易缓解。此外,还容易出现头晕、偏头痛、痛经、月*不调等症状。有过重心理压力的女性,可能有长期或频繁发作的烦闷、不快和失眠,或出现暴躁易怒、焦虚、无故悲伤和失落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夫妻冲突和离异等家庭不幸。

面对心理压力,中年女性该采取哪些自我调节的措施呢?

1、增强适应能力。 中年女性要努力调整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学会对各种现象作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时不退缩、不逃避、不忧愁、不沮丧,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注意调整自我,以达到心理上新的平衡。

2、注意调节情绪。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情绪轻松愉快时,脉搏、血压、胃肠蠕动、新陈代谢都处于平稳协调状态,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增多,抗病能力增强;不良情绪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的发生。中年女性要善于调节情绪,正确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心情安宁,温和乐观。

3、善于解脱压力。 人生征途上常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欢乐与苦恼同在。中年女性要做到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然安慰、自我解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中年女性,家庭中要赡养老人、培育子女,这就要求处好人际关系。首先要理解、尊重他人,真诚相待,“以心换心”。理解与宽容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两大法宝。相互关心能促进心理健康,助人为乐是美德。

5、科学生活方式。 生活单调是许多冠心疾病形成的原因之一。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身体素质,防止积劳成疾至关重要。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有劳有逸,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练太极拳等,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

6、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当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出现悲伤、愤怒、怨恨等情绪时,要勇于在亲友面前倾诉,作合理的宣泄;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慢慢消失。

相关专题: 心理健康

相关资讯

对付失眠的心理疗法
对付失眠,有的人喜欢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有的人则一筹莫展。其实,很多时候,失眠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心理调节的方法来改善睡眠。 典型症状:人到中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到了晚上就怕自己睡…
关于失眠的心理影响及疗法
随着都市人的生活 节奏的加快,失眠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一大难题。导致失眠的因素很多,其中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
高考失利考生的7招心理保健
每年高考,报考的人多录取的人数有限,必然有大批考生落榜。古今中外,历来如此。但是,高考发榜后,总会有一些考生因为落榜而不能正确对待,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失望、悔恨、忧虑、沮丧、悲伤,甚至寝食不安…
身为“房奴”应该如何释放心理压力
身为“房奴”应该如何释放心理压力 身为“房奴”应该如何释放心理压力 高额的房贷让“房奴”小心翼翼地生活 ,不敢乱花一分钱。压力令“房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其实“房奴”不妨试用以下几个妙招减压: 房屋分租 …
“成人多动症”更容易自杀?
说到“多动症”,一般人还是认为这是个孩子的毛病,家长们虽然关注,但也是怕孩子学业受到影响,内心中多半还期盼着孩子快点儿长大,病情自然就能缓解。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专家池霞说,现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