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小女生已经有了小小的虚荣心。看我和她爸新换了手机,闹情绪要给她换,说她的那个小手机太out了。的确也是,这个小手机用N年了,又老又旧,让这么“时尚的小姑娘”(琦自语)用,是有点不好意思拿出来的。不过,接听电话还是很方便的。 我让她先用我那个新换下来的,也是滑屏的,只是内存小了点,看微信、上网就有点感冒,但琦同学在装卡时将里面的那个铜丝硬生生的弄断了,最后导致手机光荣下岗了,也不知她是不是故意的,嘿嘿......在后来的几天里,琦同学只要一有空,就去摆弄她爸的手机,琦爸看她做作业也不认真,生气地不让她整,人家还委曲地哭了呢。 后来和琦爸商量,说偶尔也要满足一下孩子小小的虚荣心,大人有时不也有这种心理么?最后琦爸买了一款白色滑屏的,买回来却在吃饭时故意逗她,小女生本来就因为手机的事不爽,偏偏琦爸故意在她面前炫,等琦掉眼泪了才将手机拿出来,没想到人家瞟了一眼,硬着嘴气咻咻地说不要,她看中的其实是我这一款。琦同学饭都心情吃了,放下碗筷回房间做作业去了。 我也懒得理她,收拾干净厨房后,出去散步,他们父女之间的问题他们自己解决吧,等我回来一准都开开心心的。说孩子不叛逆吧,但有时顶嘴让你气得不行,还动不动就喜欢掉眼泪;说叛逆吧,感觉她也没有那么不听话。很多时候,琦同学和爸爸闹不愉快,我一般不吭声,如果是琦同学不对,我会很坚决地站在琦爸这边,维护琦爸的权威,事后再跟她讲道理。如果是琦爸话说得让琦同学伤了心,我会悄悄跟琦爸探讨,不要和孩子硬着干,硬碰硬只会让孩子更倔,不能让她在叛逆期这个小丘岭上坏了性子。父母的宽容会让孩子的心态也平和,遇到问题也不会那么情绪激动。 果不其然,等我散步回家时,父女俩已是有说有笑了。在新手机的问题上,琦爸给琦同学约法三章,除了去上培训课带手机外,平时是不准带去学校的;不能玩游戏,如果因为新手机而影响了学习,就毫无商量的没收。琦同学答应了,连着几天也还真做到了,晚间做完作业,偶尔看一下。 但琦同学只坚持了三天,就憋不住了。今天一早,悄悄地将手机装到书包里了,我让她拿了出来,然后她在上学的路上撅着小嘴不和我说话,直到学校才对着我笑了一下,算是和好了。其实孩子也知道带到学校不好,她也担心万一被老师没收,还有可能会不小心丢失,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在同学们面前炫。这个时候我和琦爸没有心软和妥协,等她过了这个心劲儿就好了。 在孩子比较自我的这个叛逆阶段,有时候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他的言行会有多不妥,当家长软下来,孩子自然也不会态度强硬。在这一点上,琦爸一直比较配合我,每次遇到琦同学闹情绪时,琦爸都不像往日那样粗暴,且态度蛮横地维护他做家长的权威了。所以感觉琦的性格也比较平稳,每次不愉快了,逗几句就马上又笑起来了。 而对孩子的诸多问题,要做到内心完全淡定,我真心觉得难,因为对孩子有要求,自然对她会有很多不满,哪能不生气,不说教不指责呀?只能说尽量尽量的在问题面前心平气和。像我家琦,你隔段时间不收拾她一顿,她就要翻天了,收拾一顿要管一段时间,不过现在不敢收拾了,打不过她了!呵呵...... 每个孩子根据从小生活的环境不一,所接受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咱没必要今天看了优秀家长管理孩子的方法就拿来用到自家孩子的身上,明天看到一套就在咱孩子身上实施,那是不行的。我们只能是在别人优秀的教育理念上寻找自家娃能接受能吸收的好方法,在不偏离真、善、美、孝等大方向面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将孩子教育好我觉得都是最好的。 |
下一篇:家长最应该教给孩子6件事
相关专题:
幼儿教育
相关资讯
- 同性依恋不等于同性恋
- 一位母亲的讲述: 我的女儿佩姗今年14岁,读初二。她和同桌思思特投缘,两人性格、脾气、爱好都相似。每逢礼拜,不是思思到我们家做功课,就是佩姗跑到思思家做作业。作业一做完,两人就尽情玩耍。有次吃荔枝,佩姗…
- 3岁后应培养孩子性别意识
- 孩子的性别教育,这非但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 ,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性别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男孩女孩性格特征相反 “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
- 养男孩 真的比养女孩更挑战吗?
- 养男孩比养女孩更具挑战性吗?我想,是的,无论从家庭教养、学校影响,还是从社会期待上说,养育男孩确实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耐心和包容。 随着男女比例逐年的变化来看,根据2004年完全数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
- 亲子沟通:父母应该是较量还是顺应?
- “我们做父母的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孩子不爱理睬我们了?” “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什么令他反感?难道应该支持他‘不务正业’吗?”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看看孩子的日记、信件犯了什么法?为这小事孩子竟离家出走?…
- 专家称男孩6岁前读书是坏事
- 男孩教育 应“因性施教”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份调查报告更加深了社会对“男孩危机”的关注。 这项由中国青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