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一言不合就哭闹,也许都是秩序感在作祟

发布时间:2020-10-11 12:46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有朋友跟我吐槽说最近太心烦了,孩子老是哭闹。 给他吃玉米棒,吃着吃着发觉有两根长短不一样,哭了。 去幼儿园接他,临走前要尿尿,她就近找了个厕所说进去,娃不肯,非要去常去的那个绿色厕所,哭了。 在家觉得有点冷,她随手捡起老公的衣服穿着,结果娃非要她脱下来
一言不合就哭闹,也许都是秩序感在作祟 有朋友跟我吐槽说最近太心烦了,孩子老是哭闹。

给他吃玉米棒,吃着吃着发觉有两根长短不一样,哭了。

去幼儿园接他,临走前要尿尿,她就近找了个厕所说进去,娃不肯,非要去常去的那个绿色厕所,哭了。

在家觉得有点冷,她随手捡起老公的衣服穿着,结果娃非要她脱下来,她不从,又哭了......

朋友说娃成天尽为了这些莫名其妙的事较劲,一不顺心就哭闹,头都大了。我安慰她:“没事啊,按你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秩序感在起作用”。

朋友有点疑惑:“秩序感不就是要有规矩吗?他这样做是没规矩啊。”

和朋友聊了聊才发觉大家对秩序感有误区,不是说听话就是秩序感好,相反的,她家孩子上述的那些表现也都是有秩序感的表现。

长短不一样:这是因为孩子对事物顺序长短有着自己的认知

要上绿色的厕所:这是与日常生活习惯的规律相关

?不让妈妈穿爸爸的衣服:这是对物权的尊重

再比如在公共区域排队玩玩具,听老师指令做动作等等,这些都是秩序感的表现。还有审美的认知,比如吃的草莓需要差不多大小形状好看的,苹果上不能有白色的。

秩序感,并不仅仅是通常所以为的排排坐一起做动作而已,仔细观察,我们会发觉孩子的秩序感都渗透在孩子的日常小事里。

而对秩序感的误读还不仅仅是这些,说件前些天刚碰到的事情吧。

那天下午去接六六放学,一边聊着幼儿园的事情,一边准备过马路。正好是红绿灯,我俩就停下来了。这时候,看着前边不远处有个小女孩被奶奶拖着走,大声哭闹,拼命想要挣脱奶奶的手往后退。旁边一位也是接孩子的爷爷看到也不由得摇摇头:“这小孩真野,都管不住。”

我觉得有点奇怪,但是说不上哪里不对劲。小女孩和奶奶继续撕扯着,忽然,小女孩不往后退了,从地上站起来,快速的就往前走了。六六也在一旁提醒我:“妈妈,绿灯了。”

我脑子里灵光一现,快步跟过去。果然,听到奶奶和小女孩零零碎碎的交谈中,证实了我心里的判断-小女孩刚才不肯走是因为前进方向是红灯,而她忽然不闹了肯往前走了,是因为绿灯了!

这条路上车辆少,奶奶看没车就往前走,但是小女孩却还在遵守红绿灯规则。

她哭闹并不是因为性子野,而是秩序感在起作用。她对规则的认识却不被奶奶认可,所以才如此激烈反抗。

孩子的秩序感绝不仅仅是听从大人指令,而是体现在这种对规则的认可,慢慢形成自己的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

我们都知道,蒙氏教育特别注重秩序感。蒙台梭利认为 0~4 岁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内在秩序,比如孩子移动自己手拿到某种东西,这个动作被感知了,留在记忆里。

一个是外在秩序。这种秩序感属于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比如把东西放在他认为应该存在的地方。

很多时候,幼小的孩子对于秩序的热爱早在他能自由活动之前,只是没有引起我们注意而已。如果仔细观察,会发觉孩子对于一些细节的要求常常被我们忽略。

六六不到一岁的时候,对自己小床上的安抚玩具很依赖。有一天洗了没拿进来,她咿咿呀呀叫个不停,直到我们放回原处她才安静。

对于孩子来说,对秩序的热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需要。一旦规律被打乱或者阻碍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思维混乱进而情绪混乱,不被理解的话就会有激烈的反应,而成人往往不了解这一点,反而会误解这是在“发脾气”“固执”“胡闹”。

一样来说,随着孩子的年龄不一样,儿童秩序感有三种体现:

?因为秩序的破坏而哭闹,但是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会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这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主张了的表现

坚决维护秩序,会显得执拗,要求一切重新再来。

所以,下次孩子再哭闹的时候,咱们想想是不是某些方面的改变与孩子的认知不符,破坏了他的安全感,对应孩子不同的表现采取一些方法。

家长做事情的时候放慢一下节奏,多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

已经发生的事情,就陪伴孩子,让她哭出去,帮助孩子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孩子小的时候,对于外在环境和内在秩序冲突时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需要我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调整。

如蒙台梭利所说,孩子的秩序感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

我们更需要的是去保护,儿童内在的秩序我们无从改变,这是他们生长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而可以把握的是外部环境的秩序。

物质环境的稳定,有序,整洁;提前告知孩子环境的改变

这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办到的,家里的摆设等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孩子进食用具,生活用品等必要经常改变。如果有改变的时候,提前告知孩子。

比如新鞋新衣服,六六两岁多的时候对这个就很介意,每次穿新衣服肯定要买回来给她看看,让她知道这是她的,等她接受了,然后就肯穿了。

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什么时间大概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按什么顺序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吃饭,收拾玩具,做家务等等,从而形成秩序感和安全感。

例如吃饭前要先洗手,垃圾扔进垃圾桶,玩完的玩具要收进对应的盒子等等,这些日常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经验,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心理环境

这个恐怕是最难的,但也是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

稳定的养育环境,家人平和的情绪,养育人自身的秩序感。落实到生活细节里常常体现在父母的分工,谁来照顾孩子起居,父母的作息时间,家长自己是否会物归原位等,这些孩子都可以感知到,并且会牢牢记在脑海里,内化成自己的秩序。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些貌似“小气”“较劲”“固执”“强迫症”等行为表现,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去做判断,将他们试图纠正秩序的表现当作胡闹。

其实当我们真正走入孩子内心,了解到了这些小毛病背后的原因,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长大,拥有一个有序的人生~

罗罗有话说:

说到孩子秩序感的表现,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不是所有孩子的秩序感体现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做到井井有条。

比如很多朋友提到的有些孩子上早教就是喜欢乱跑,不听指挥。这个也需要根据当前环境来分析,不要轻易下定义。

比如对老师的熟悉程度,对课程的认可等。不要因为孩子某些方面表现好就觉得秩序感好,某些方面不从就觉得没规矩。

更多的去了解孩子,而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也多给予一些爱和自由。

相关专题: 育儿知识

相关资讯

不合孩子的意,他就满地打滚怎么办?
壮壮快三岁要上幼儿园了,总是一言不合就满地打滚,比如不给买玩具,打滚;让他关掉电视,打滚。骂过也罚过,都没用。爸爸妈妈很发愁,所以来咨询怎么治一治他的臭脾气呢? 很多大人觉得,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行为,是孩
这么做可以有效辅助孩子独立思考....
中美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比较 孩子在成人的世界里,磕磕碰碰地成长。美国的父母,是否都像育儿专家一样懂行?显然也是,她们也是边带孩子边学,在与孩子的冲突中,磨砺成合格的父母。 我们观察美国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
别家孩子都有Freestyle了,你家孩子还不敢说话?!
Freestyle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原来,Freestyle就是“即兴说唱”,即兴创作出节奏与歌词,“动次打次”地rap出来。Freestyle考验的是饶舌者对节奏、歌词押韵等方面的敏感与熟练度,看着没什么,真正做起来可是件很难的
讲道理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立规矩不靠言传靠身教
我们总抱怨说孩子不听话、难管,好好讲道理就是不听,非得吼一顿、打一顿,孩子就老实了听话了。而我们这一代父母,知道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几乎不太会打骂孩子了。于是我们很有耐心地讲道理,期待把教养“说”出来,
3岁前不制止孩子这种行为,将来后悔都来不及!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熊孩子”的话题,有一万多条回答,而其中很多孩子的“熊”,都表现在打人等暴力行为上: 1.老婆怀孕五六个月,晚饭后我们在小区散步,有个熊孩子抱着篮球,跑过来朝老婆的肚子上扔过来,我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