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重新认识婴儿吃鸡蛋

发布时间:2020-10-12 15:04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婴儿吃鸡蛋四不宜 一、婴儿不宜过多吃鸡蛋。 因为婴儿消化能力差,如果让他们大量吃鸡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于鸡蛋蛋白中含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在肠道中与生物素结合后,能阻止吸收,造成婴儿生物素缺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半岁前的婴儿不宜食用鸡

重新认识婴儿吃鸡蛋


婴儿吃鸡蛋四不宜
  一、婴儿不宜过多吃鸡蛋。因为婴儿消化能力差,如果让他们大量吃鸡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于鸡蛋蛋白中含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在肠道中与生物素结合后,能阻止吸收,造成婴儿生物素缺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半岁前的婴儿不宜食用鸡蛋清。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鸡蛋清中白蛋白分子较小,有时可通过肠壁而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使婴儿机体对异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现象,发生湿疹、荨麻疹等病。

  三、不宜吃未煮熟的鸡蛋。据研究,即使未打破的鸡蛋也很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因而煎蛋每次要煎3分钟,而煮蛋则需7分钟,否则容易导致细菌性中毒。


  四、发热病儿不宜吃鸡蛋。鸡蛋蛋白食后能产生“额外”热量,使机体内热量增加,不利于病儿康复。


  蛋黄补铁误人子弟
  每100克蛋黄中铁的含量是6.5毫克。如果出生6个月以后的吃奶婴儿每天吃一只蛋黄,那么可从中摄入铁1.6毫克。动物性食物铁的平均吸收率为23%,以此计算,吃一个蛋黄,婴儿可吸收到0.37毫克的铁。母乳中含铁量不多,吸收率却高达50%,婴儿每天可从母乳中吸收到0.5毫克铁。这样算起来,婴儿仅从蛋黄和母乳中就可吸收到0.87毫克的铁,再加上其他辅食中的铁,完全可以满足婴儿每天一毫克铁的生理需要。


  
然而事实上,婴幼儿缺铁是一个十分普遍严重的问题。如何解释这一理论和现实的巨大差异?


  其实,是舆论误导了群众。鸡蛋是我国传统的滋补性营养食品,许多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也说鸡蛋能补铁,然而,由于蛋黄中存在磷蛋白和卵黄高磷蛋白,可与铁结合成可溶性差而不易被吸收的物质,故而蛋黄铁的实际吸收率不足3%。这样计算下来,婴儿从1只蛋黄中只能吸收到0.048毫克的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婴儿仅从奶类和辅食中摄取铁,若不经常供给肝脏等富铁食物或直接添加铁剂,是很难满足婴幼儿生理需要的。如大米中的铁的吸收率不足1%,蔬菜、水果约为5%,豆类中的铁的吸收率较高,也不过7%,牛奶为贫铁性食物,吸收率也不高。长此以往,婴幼儿势必发生缺铁。


  我国食物资源非常丰富,婴幼儿完全可以从膳食中补充到足够的铁,关键是不能以讹传讹,误将蛋黄作为补铁食物而误人子弟。每100克猪肝、鸭肝和鸡鸭血含铁量约在22.6至50毫克,且不受任何物质的影响,一个婴儿每天只需摄入10克这类食物,就不会缺铁了。

婴儿宜吃热蛋黄

  婴儿在出生5个月后,其体内的铁便逐渐消耗。所以要给出生4个月后的婴儿添加含铁食物———蛋黄。然而少数婴儿进食蛋黄后会发生湿疹等过敏反应。其实,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在于蛋白中有一种“类卵粘蛋白”的物质,它存在于蛋清中。当鸡蛋处于新鲜状态,蛋黄膜未破坏之前,该物质进不了蛋黄之内。但鸡蛋散黄或煮熟后,蛋黄膜已被破坏,而“类卵粘蛋白”即可从蛋清迅速向蛋黄中扩散。


  过多的“类卵粘蛋白”是诱发婴儿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发生婴儿食蛋黄引起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方法:在鸡蛋煮熟后应立即把蛋黄与蛋清分开,不要等待凉后再取,也不可用冷水泡凉。

相关专题: 育儿知识

相关资讯

学“吃”关键期妈妈切切把握
小儿出生后4-6个月,是由单纯的母乳喂养为主向固体食物喂养过渡的生长发育时期,医学称之为换乳期。泥状食品是必需添加的食物,它是基本过渡的载体。 小儿4-6个月时,父母必须给小儿咀嚼功能发育需要的生理刺激。 咀
宝宝应该何时才停喂母乳?
有的人将断奶理解为,当婴儿开始吃鸡蛋或米粥以后就应中断母乳。其实用不着这样急着给婴儿停吃母乳。 观察婴儿断奶的过程可以发觉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有的婴儿记住母乳以外食物的味道以后,就渐渐不吃母乳了,母亲的
龋齿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龋齿是口腔内的糖分在口腔细菌的败解下产生酸,酸附着于牙齿上形成了龋齿。龋齿的发生与4个因素有关:细菌;饮食;唾液;时间。在孩子喝完奶或吃饭后,口腔内的细菌,唾液中的蛋白质及食物残渣会混合成粘性物质贴在孩子
宝宝1岁前不能喝果汁!真不是忽悠你
宝宝添加辅食初期,只能先从流食开始,这时很多爸妈立马想到果汁,都说果汁天然,而且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素,作为辅食简直棒棒哒。但真相并非如此呢! 宝宝最好等1岁后再尝试果汁 美国儿科学会(AAP)在2017年5
孩子的教育,实际上是拼娘
大家都知道,孩子年幼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母亲的性格、语言以及行为会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对孩子影响甚远。做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就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可见,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母亲承担着多么重要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