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百科 > 保健百科 > 正文

含氟牙膏使用不当 导致氟牙症

发布时间:2019-04-21 10:01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可通过降低釉质溶解度和促进釉质再矿化、对微生物产生作用以及影响牙体形态来预防龋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可通过降低釉质溶解度和促进釉质再矿化、对微生物产生作用以及影响牙体形态来预防龋病。氟可以增强牙齿钙的抗酸性,同时抑制细菌发酵产生酸,因此能够坚固骨骼和牙齿,预防龋齿。氟还可以减少菌斑在牙齿表面的附着。但高浓度的氟对人体的危害亦很大,轻则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出现氟化骨症、氟斑牙等慢性氟中毒,重则会引起恶心、呕吐、心律不齐等急性氟中毒。

含氟牙膏使用不当可导致氟牙症

如今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早已深入人心,提起口腔保健,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含氟牙膏。但是专家指出,含氟牙膏虽能有效防治龋齿,但也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可导致氟牙症。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间的界限很小,摄入过量氟牙齿会产生斑点,这就是氟牙症,而且患者多为儿童。

这是因为儿童吞咽控制能力不完善,刷牙时误吞含氟牙膏的机会多,造成氟的摄入量加大而致。 由于牙膏一般无使用须知、适用人群和用量,就造成了大人小孩共用一种牙膏,而且存在像电视广告演示的那样把牙膏挤满牙刷的现象。专家提醒消费者,使用含氟牙膏时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厘米,儿童最好不要使用含氟牙膏,或在家长的指导下慎重使用。

含氟牙膏应该怎样用

恰当使用含氟牙膏要了解氟与一些化学物共通的两重性,即适量为必须物,过量为毒物。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专家评议会编写《人类营养和健康领域中的微量元素》一书,它把氟归于低水平能有必需功能的潜在毒性元素组,该书导言中写明“由于专家评议会考虑抗龋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将氟作为必需微量元素。”不要误会已经不再把适量氟作为必需微量元素了。

适用地区

我国低氟区有10亿人口,适氟区有2亿人口。全国大部分属低氟区,长江、珠江、辽河、钱塘江、闽江都是低氟水。黄河是适氟水。低氟区和适氟区的特点是没有氟牙症流行。高氟区一般不需用含氟牙膏,不过9岁以上和成人如果需要,在严格控制牙膏食入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用。高氟区的特点是氟牙症和慢性氟中毒流行。居民要知道当地属什么区,可向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口腔科医生或医生咨询。

适用人群

3岁以上到老年人都适用,不过3岁以下的孩童禁止用含氟牙膏。因为年龄小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发生误吞。含氟牙膏要长期坚持使用,不然防龋效果会逐渐失去。

适当剂量

7岁以上和成人是0.25-2克,3-6岁是0.25克含氟牙膏(即豌豆大小)。7岁以上的人已经不会产生氟牙症问题,而且吞咽控制完善,能防止误吞。含氟牙膏用后绝大多数漱出口外,只有大约3%可能吸附在口腔被吞入。含氟牙膏含氟1000ppm。0.25-2克牙膏含氟0.25-2毫克,其3%为0.0075-0.06毫克。一天刷牙两次共为0.015-0.12毫克,仅为急性氟中毒剂量(每公斤体重5毫克)的1/7000-1/2500。又仅为慢性氟中毒剂量(最大安全摄氟量7岁1.9毫克,成人3.4毫克,再扣除饮食氟0.5-1毫克)的1/93-1/20,安全性高。

专家温馨提示:对于有口腔疾病的人来说,最好是含氟牙膏和药物牙膏换着使用,如对于既有龋齿又有牙周病的中老年患者,应挑选含氟产品和中草药产品早晚搭配使用为好。对牙齿遇冷遇热较敏感的患者,最好选择抗牙本质过敏的防酸产品与一般的含氟产品配合使用。

相关专题: 养生误区

相关资讯

五种食物不宜放入冰箱
上班族习惯周末大采购,把买回的食物全部放入冰箱。实际上,冰箱并不是食品的保险箱,它不能保证所有食品都处于保鲜状态,更有些食物不宜放入冰箱。 热带水果怕低温 水果中,热带水果和亚热带水果对低温适应性差。如
警惕 穿鞋太紧并不暖和反而带来诸多危害
目录: 第一章:警惕 穿鞋太紧不暖和反而带来诸多危害 第二章:女人不可不知的穿鞋大忌 第三章:孕妈咪怎么穿鞋 “足”够幸福 生活 中许多人都认为把鞋子穿的紧紧的就能保证暖和了,其实这是非常严重的想法,穿鞋子
那些被误传的营养知识
我们随便去个超市,就能买到很多种类繁多的美食。但是,这些食物并非都是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处。在我们的饮食当中,确实有不少应该注意到的地方,其中有一些有益我们的营养知识,而另一些却纯属误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饮食误区 主食吃太少易致病
有不少人都在鼓吹不吃主食可以减肥的观点,但是也有不少专家出来纠正,声明必须吃主食才是维持健康苗条的必要因素。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不少人出现盲从现象。其实,完全拒绝主食的话,很容易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想
10种状况危害足部
人们最容易忽视脚部的保健,其实脚部每天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多的地方,亦是最疲劳的部位,保护足部健康尤其重要。以下10种状况,很可能会影响脚部健康。 1、体重超标: 脚部受力约为体重的120%。美国芝加哥大学足病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