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百科 > 生活百科(2) > 正文

去西藏旅游的17个禁忌

发布时间:2022-02-24 08: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0
外出旅行之前民族有需要注意哪些风俗习惯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知识。正值五一小长假,想必不少人都会选择去西藏走走,放松身心,净化心灵。但是,在去之前熟悉一些当地的风俗禁忌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课,这不仅是给自己方便,也是尊重的开始。下面漂亮女人街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去西藏旅游的17个禁忌。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

去西藏旅游的17个禁忌

外出旅行之前民族有需要注意哪些风俗习惯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知识。正值五一小长假,想必不少人都会选择去西藏走走,放松身心,净化心灵。但是,在去之前熟悉一些当地的风俗禁忌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课,这不仅是给自己方便,也是尊重的开始。下面漂亮女人街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去西藏旅游的17个禁忌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而楼主在一路捞导航网站链接到的相关旅行网站内浏览时了解到,藏族人虽吃牛羊肉,但他们是不会亲手宰杀的。并且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13、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4、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5、曾经在一路捞导航网站链接到的旅行网站内还看到一个进藏须知里写到,当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6、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7、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以上就是漂亮女人街为大家介绍的去西藏旅游的17个禁忌,这是景区安全知识的一种。希望大家在去西藏游玩之前要熟悉掌握这些禁忌,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资讯

预防近视的简单食谱有哪些
小孩近视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很多家长很担忧,其实预防近视,宝宝小时候就能从饮食进行预防了。近视的形成与饮食有关系,多数近视患者的血钙偏低,维生素a缺乏;多数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血清蛋白偏低,血钙和血色素也偏
了解小区安全隐患,关注孩子户外活动安全!
小区游乐场或运动健身区是宝宝几乎每天都要去玩耍的地方,但因为游乐设施(或健身器材)缺乏维护和管理,往往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再加上宝宝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了。
损伤性医疗废物包括哪些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
选择孕妇鞋有哪些技巧
孕妇装、孕妇内裤、防辐射服,这些都是孕妈妈们在孕期必备的装束。现在的孕妇们也都很注重自己在孕期的穿着和安全。相较于衣服类,鞋子好像并没有得到孕妈妈们的关注,大家都觉得穿得舒服,走得稳就好了,但真的这样
助学贷款违约怎么办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寒门学子完成学业的重要支持,十多年来已帮助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圆了大学梦。然而,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大学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迟迟不还的情况也频频曝光,部分地区国家助学贷
就地过年补贴需要户籍证明吗
由于国内疫情还没有结束,个别地区还爆发了新的疫情,疫情防控形势比较紧张,所以很多地区都鼓励就地过年。就地过年一般都会有补贴,但是需要申请,提交相关的一些材料,比如参保材料以及行程轨迹信息等,通常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