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每天都会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的教育。如果批评的方法不当,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自暴自弃或叛逆的性格。 有分寸的批评 不该缺位 章毓光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孩子有错,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有分寸的批评就是一种积极引导,它有助于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批评”这两个字,评是批的前提。所以,批评孩子要掌握的第一个分寸是,当你想批评时,先要弄清楚自己欲“批”孩子的“错误”,是否是真正的错误。我发现,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犯了“错”,对他们发怒,是源于自身的认识偏差或是本身的无理,而非孩子犯了错。比如,孩子由于情绪紧张,考试失利,家长便对孩子多方指责;孩子尊老爱幼,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有些家长也会批评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不公正,对你的信任度降低;还会使年纪小的孩子是非观模糊。 第二个要注意的分寸就是别只看表面现象,狂批一通了事。而必须询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样,既可摸清孩子犯错的前因后果,还有利于掂量孩子错误的性质和程度,为下一步的教育展开定向、定位。同时,也表达了你对他的尊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培养。对内向、爱面子、胆子较小或特别害怕父母的孩子,尤其应和气地询问、倾听。当然,询问时要注意孩子的口气、表情,发现一些“话外音”,帮助家长进行分析。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孩子特别要讲究方法。 在这方面,我提下列建议: 1、坚持动口不动手。批评的本意,是对事物发表意见,工具自然是嘴和笔。批评时对孩子动手动脚,当属惩罚的范畴而越出了批评的界限。举上周那位署名“果果妈”的教育为例:她对孩子“没跟我说一声,就独自跟一群小朋友跑到楼下玩了”这一“错误”,她“找到儿子后凶了他一顿”是批评;“回家后更是重重地打了他三下屁股”,就是惩罚了。体罚在家庭教育中原则上是禁止的。
2、不必逢事都批评。现在的家长教养心理太过紧张,杞人忧天式的批评相当多见,果果妈也有这种味道。孩子的天性喜欢合群,但独生子女又没有同伴,能自己下楼找人玩,表明这孩子胆大、活泼,事情本身谈不上“错”。硬要说他错,只是没和妈妈说一声,那么只要带回家时提醒一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提醒后要教给他一些去外面玩要当心的“本领”。 3、多用肯定式的批评法。很多孩子虽犯了错,但错中还有闪光点。如果果果妈找到孩子后,先肯定:“不错啊,会自己找伙伴玩了”,再批评他:“不过,没跟我说一声可不对。以后记住,出去要告诉妈妈一声”,效果会更好。因为肯定式的批评法保护了孩子某些正当想法或做法,情绪不受破坏,更能接纳你的教诲。 4、尽量在孩子犯错时进行一次性纠正。孩子所犯错误,一般具有无意性、浅表性、混合性等特点。家长批评,提倡抓苗头、抓初犯,尽量一次到位,这样改正比较容易。初始纠正不力,以后再纠正难度会增大。 5、绝对不要在自己情绪糟糕时或孩子情绪低落时实施批评,否则批评的用语和声调容易失控。批评过后要有沟通,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批评他。不少家长咬定孩子是”知错不改“,对之“屡教不改”怀恨不已,批评不断升级。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家长认识到的,孩子不一定认识到。“知耻而后勇”的哲理,对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并不适用。家长告诉他们批评的理由,指出错在何处、分析为什么会错,提供改正的具体途径,便于孩子换位思考,真正提高批评实效。家长错批了孩子,要勇于道歉。 |
相关专题:
家庭教育心得
相关资讯
- 从国外妈妈的育儿经 看中西教育的差别
- 在我们中国,越来越多家庭把孕育一个孩子当成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无论是从怀孕前的准备,或是到宝宝出生之后的家庭教育,都做得那么的仔细,生怕中间出一点点差错,从而影响到宝宝的将来。 但是在西方国…
-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3种行为
- 为什么班上其他同学都能考上100分,你却只得了90分? 为什么你同桌每次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你却从来没有过?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家长最常出现的攀比心理。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我们家长的做法…
- 孩子报口才班最佳年龄 在适龄阶段学口才效果才会更好
- 说到口才兴趣班,在现在市场上的热度好像还没有彻底打开!就目前,只要幼儿园和小学一到开学时间,各个兴趣班也迎来孩子们报名的高峰时期! 很多家长为了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都会给孩子报一个兴趣班,培养习惯和爱…
- 父母太过唠叨 将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造成大损伤
- 唠叨是女人常犯的毛病,特别是婚后生育过宝宝的女性,无论是对老公还是对孩子,都爱唠叨。其实很多时候这些话说不说都可以,但是这女人的天性,就爱去唠叨一下。男人不仅害怕唠叨的女人,孩子其实更害怕有唠叨的妈妈…
- 家庭语言暴力的伤害 吼孩子一时之快但后果你知吗
- 生活中,每一位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孩子操心,都想着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往往不经意的一些语言,说教,训斥,亦或是命令,都会让孩子内心受到伤害!而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着诸多的问题,“语言暴力”相信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