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上的一个热门小组“父母皆祸害”,目前已经有近2万名组员,绝大多数是80后的组员们,多在讨论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他们彼此安慰,相互支招反父母。近日一位叫“G叔”的组员在组里发了一则名叫《从“父母皆祸害”看10大错误育儿习惯》的帖子。这个帖子的内容在小孟看来,确实非常具有中国父母特色,父母们不妨对照看看,亲子沟通不力,问题出在哪? 原帖重现: 是什么让父母的苦心得不到回报?源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10个致命错误: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有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孩子越大越难沟通? 家长,全都是因为你变了! 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 1.孩子在襁褓之中,家长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心中充满无限怜爱,此时,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2.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大多数家长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家长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情绪的不同而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较温和;情绪差时,会因一些小事责备、训斥孩子;此阶段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3.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家长更多的是关心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接纳的程度也常以成绩为标准。家长最爱问孩子:“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考试多少分?”“老师喜不喜欢你?” 孩子的学习成绩常是家长态度的晴雨表。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已然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方式。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家长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叮嘱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觉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您发觉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觉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觉,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开心话语:带理说 场景与假设 1.您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您笑到一半,却发觉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 2.女儿今天帮您洗碗了,您很开心,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您发觉,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事实与结果 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应该这样做 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忧心话语:变通说 场景与假设 1.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 2.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您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事实与结果 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应该这样做 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
相关资讯
- 婴儿萌芽的独立意识
- 案例 千千的妈妈自从发觉孩子懂得把小饼干放在嘴里吃的时候开始,就常常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自理能力。比如把奶瓶给她自己抱着喝奶,把小匙递到她的手中让她自己进食,不过似乎不是那么简单。她把奶瓶抱在怀里喝两口就…
- 养育小霸王性格的孩子的几点建议
- 后台有家长向留言,说自己家孩子非常霸道,目的性非常强,看上的东西就非要得到,不管家人用什么方法哄骗都没有用,只要不满足,就是无穷无尽的哭闹;而且经常无缘无故去打别的小朋友,即使面对比自己大的孩子,也毫…
- 聪明的孩子都爱玩儿~
- 太多的家长“谈玩色变” ,尤其是对上了小学以后的孩子而言,似乎“学习”总与“玩耍”相互排斥无法相融。但是,科学调查显示,会玩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规划能力等方面要比不会玩的孩子更加优秀…
- 这种病致死率接近100%!了解这些知识让你远离它!
- 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世界卫生组织为今年的世界狂犬病日确定的主题是: 教育,接种疫苗,消除。狂犬病是迄今人类唯一死亡率接近100%的急性传染病 (下文均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死亡率)。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真…
- 孩子爱说谎7条建议来应对
-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导致小儿“说谎”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几种: 1、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