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打人”孩子是谁养成的?三岁前后解决方案不同

发布时间:2020-10-12 05:34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打人”是后台的高频点播词,许多妈妈为此深感烦恼。没人愿意让孩子跟爱打人的小孩一起玩儿,攻击性行为也会严重影响一个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化。有研究证明,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其实,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出现过“打人

“打人”是后台的高频点播词,许多妈妈为此深感烦恼。没人愿意让孩子跟爱打人的小孩一起玩儿,攻击性行为也会严重影响一个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化。有研究证明,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其实,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出现过“打人”。最初的“打人”只是手的敏感期的一个演练,却常常因为家长的不当干预和错误的教养方式,使孩子的“打人”行为固化,最后发展出真正的攻击性。

今天,小孟带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打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分阶段去解决孩子的“打人”问题。

首先,爸爸妈妈必须知道:3岁以前的孩子还不知道自己打人后造成的后果。3岁前的合理引导,3岁后让人头疼的“打人”问题基本上会消失。如果3岁以后还有这样的行为,那就要家长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了。

三岁前

三岁前孩子“打人”的常见原因

1.手的敏感期:手的功能演练

孩子9个月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孩子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此时家长的反应中如果有鼓励,或者仅仅是反应过大,都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以此吸引大人关注。

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三岁前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发展好,但是肢体动作已经很灵活,所以很容易直接用行动表达情绪。值得一提的是,一两岁的孩子意识不到打人会伤害别人,即使大人告诉他别人会疼,这么大的孩子也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3.表达某种情绪

如果父母或者其他养育人习惯于用强制的方式来管制孩子,或者用恐吓性的语言来吓唬孩子,孩子就可能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模仿中习得“打人”的行为。在TERRIBLE2(可怕的两岁),孩子进入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这类问题最容易集中爆发,当某种要求遭到拒绝,就会用打人来表示抗拒。

三岁前孩子“打人”父母应如何引导?

1.不过度反应

孩子打人的时候,很多妈妈就会在一旁提醒他“不许打人”,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其实这样做反而提醒了孩子:“哦,这就是打人啊”,从而把打人当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2.给予足够关注

缺乏关注的孩子容易累积出各种问题。平日里,要多陪伴、关注孩子,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爱,满足他被关爱的心理需求。

3.重复演练对的行为

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后,可以教他用拉拉手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打别人,别人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平时在家里,可以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示对家长和他人的爱。

4.教孩子学会用语言解决问题

用宝宝的口吻跟小朋友交流,比如:“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我可以玩一会你的玩具吗?”示范给宝宝看。玩具被抢之后,教孩子学着说“不”;说服其他孩子轮流使用某件东西,而不是抢来据为己有。

三岁后

三岁后孩子打人的常见原因

一样来说,经过了正确引导的孩子,到了三岁之后攻击性行为也会相应减少。因为,3岁之后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了,情商和行为能力都发展了,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也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

如果孩子在3岁之后仍然有攻击性行为,有以下原因:

?孩子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被父母看到,感受到他的存在。如果大人平时总嫌孩子“添乱”,经常批评禁止他们的一些合理行为,那么孩子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无力或无用,这种挫败感几乎总是很容易爆发攻击性和破坏行为。

?孩子经常会觉得在和父母的权利斗争中自己是胜利者,这会刺激孩子继续攻击行为。很多父母到后来会说“孩子不听话。”事实上,父母是被孩子控制了。

?对于个别孩子而言,他们越是不自信,越是想要表现得强大,有力量。有些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正向的评价,或者经常被家长、老师拿来做比较,或者经常被忽视的话,会通过打人等攻击行为获得关注。幼儿园里的很多“小霸王”就是这样出现的。

?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类孩子清楚并理解各项规矩,但经常会在思考之前就有所行动。大多数胆汁质类型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行为特征。

父母如何引导3岁后孩子的攻击行为?

1.孩子一旦出现攻击性行为应该立即加以干涉

可以采取“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松开。

2.接纳孩子的情绪,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

打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但要清楚地告诉他错在哪里,让他向被打人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你的行为会给孩子做出一个典范。

3.和孩子一起练习和平地解决问题

仅仅知道不可以打人这一点是没有用的。他还必须清楚:在我生气或发怒时,除了打人和踢人之外,还能怎么做?

4.给孩子足够多的关注,强化他的正向行为

当孩子和其他人一起和睦地玩耍,自愿归还别人的东西,恰当地表达生气的情绪时,应该向孩子表达出你的喜悦和肯定。这样做会强化孩子正向的行为,会让孩子有自信地跟别人交往。

5.有效利用活力

让孩子在游戏和其他活动中释放多余的活力。孩子的天性中有一个需要:爱他人和对他人有用,这是孩子自尊和成就感的来源。当孩子自发地想做一些事的时候,耐心地忍受他们的毛手毛脚并给予歌颂,让他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可以帮忙孩子慢慢成熟,使攻击性渐渐向负责任的控制过渡。

只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的孩子通常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过程,并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智慧。

6.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把孩子当孩子

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家庭问题。一个得到了充足关爱,内在自由流淌的孩子,肯定不是一个问题多多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孩子的节奏,虽然可能让你陷入一些暂时的麻烦,长久来说,却可能让你省去更多更大的麻烦。这也是我们倡导蒙氏教育,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施教的原因。

最后,推荐几本绘本:

1.卡伦.卡茨翻翻书《不打人》

我好生气,我想打我的小弟弟,或许,你可以打打鼓;我好生气,我想抓小猫,或许,你可以抓抓橡皮泥……现在是不是心情好多了呢?

这本书的方法却很有意思,让孩子在快乐的阅读中,感受正确的日常情感发泄途径或表达方式,或者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方式。

“打人”孩子是谁养成的?三岁前后解决方案不同

2.《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告诉孩子小手还有好多好多别的用处,潜移默化,帮孩子顺利度过手的敏感期!同系列的另外一本《语言不是用来伤人的》,教育孩子不要用语言伤害别人。

“打人”孩子是谁养成的?三岁前后解决方案不同

3.《我不再打人啦!》

小仓鼠和小朋友也在一起玩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打人。因为这个,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小仓鼠很伤心,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打人。这时候,小兔子走到小仓鼠身边,说愿意和他一起玩,但是他让小仓鼠发誓不再打人了。小仓鼠开心地答应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小仓鼠真的不再打人了吗?

“打人”孩子是谁养成的?三岁前后解决方案不同

相关专题: 教孩子教育练习翻书

相关资讯

别再随便给孩子掏耳朵了,容易引起外耳道发炎
有些爸爸妈妈喜欢自己给孩子掏耳朵,其实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自行掏耳朵容易损伤孩子外耳道皮肤,细菌会趁机侵入会让孩子患上急性外耳道炎。 什么是急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大多是细菌感染外耳道引起的。 外耳道发
孩子成长中的这些“坏行为”足以证明他们长大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会发觉当初那个软绵绵、让人满心欢喜的小人犹如不那么可爱了,发脾气、扔东西、打人骂人......我们迷茫了:我那乖巧可爱的孩子哪里去了?其实,并非孩子“变坏了”,而是你没有真正了解他这
兵法育儿(9):家长手软了,孩子就不听话了
《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五危”的观点,指出了他心中高端军人最不应具备的五大人格缺陷。今天我们继续讲第五种“爱民,可烦也”,如果这种性格的局限性,发生在家长身上,会对家庭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爱民,可烦也
为人父母,不要太勤劳!母亲在这4点越懒,孩子未来越成功
儿子背上书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责任。似乎父母养育他到7周岁,就等著他背上书包这一天。心也随之不轻鬆起来,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来。早上催促他起床,帮他整理书包,晚上陪他读书,检查作业,辅导功课。為他
遇上难管教的孩子怎么办?
各位家长一定遇到过特别难管的孩子,可以说软硬不吃,教育这样的孩子,实在让人无从下手。根据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孩子有哪些类型。 第一类、 有些孩子天生就有一些讨好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