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从上幼儿园开始,每个家长就面临如何和老师沟通的问题。特别是当老师跟家长反映孩子身上一些不太好的情况时,更是考验我们的时候。 如何转达老师的意思,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既能让孩子认识到问题,又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兜妈这篇特别值得参考。“不当照妖镜,不当显微镜,不当防护镜,不当反光镜”,这四点总结太到位啦,实操性很强,赞! 上午我在开会,QQ弹出老师的头像:“兜兜上课看着窗外不专心听讲,晚上回去好好教育一下!” 这时你会有什么反应? 对老师深表歉意,对孩子的行为颇为气愤。 对老师深表感激,保证回家严厉批评教育。 感觉小题大做,阳奉阴违的应承着老师,回家就忘。 让老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全权代理,你继续忙工作。 …… 对于孩子的行为我不意外,亦不气愤,相对于批评警告,我的态度可能让老师难以接受:“您可以问一下兜兜,从窗外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她写一篇日记交到你办公室去。” 我想这样即能够储存孩子的纯真,又可以有一个惩戒。 晚上我好奇的问兜兜:“今天早晨你从窗外看到了什么?”——我刻意回避“上课”两个字,希望孩子不会因为害怕受罚而有所隐瞒。 这一问天真无邪的兜兜果然打开了话匣子:“因为昨天晚上下雨了,所以今天早晨第一节课我就在想会不会有雨过天晴的彩虹?书上都说雨过就会 天晴,天晴就会出彩虹!我觉得书上画的很漂亮所以很想看一下彩虹!” “那你看到了吗?” “没有,雨过了可是天没晴,更别提彩虹了!”兜兜有些失望地蹙起眉头,“妈妈,为什么下雨之后并不是每次都会出现彩虹?” 说这话的时候,小家伙懵懂的眼睛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造成的,没有阳光所以看不到彩虹了,你觉得对不对?” “嗯,应该是!不过也没有关系,我看到远处的群山被雾霾遮住了,若隐若现的很好看!我还看到山是青色的,因为山上有很多茂密的松树;校园里操场湿漉漉的,很多小麻雀落在地上的砖缝找水喝……” “太美妙了,珍宝!你观察的仔细,记忆很清晰,描述的也很有条理!妈妈犹如看到了小麻雀操场上跳来跳去的样子呢!咱们回家赶紧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当然可以!” “不过有一点儿需要改进的小问题:你是上课时间看的窗外对吗?以后咱们下课再看好不好?你想想,上课走神老师讲的内容咱就没看到,那老师辛辛苦苦备课、讲课是不是白费力气了?她有多失望多生气啊?”我抱起兜兜,兜兜趴在妈妈肩头静静地听着。 “老师批评我了……”兜兜惭愧地嘟着小嘴。 “说明老师很关心你,替你着急对不对?如果不爱你,他就不管你了,你愿意看哪里就看哪里,不学就不学,反正他讲完课就走了,你不会跟他没有关系对不对?” “嗯,老师对我很好,今天我没有吃上早饭,老师还给我两个小面包,让我饿了吃呢……” 这一段简单的对话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过程,还掺杂着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协作、孩子与成人思想意识形态的差异与融合、师生关系的处理与引导、亲子关系的沟通与发展……盘根错节的关系中如何让每一方都满意? 不得不说一下坎特法则:尊重是人性化管理的必定要求,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而且尊重他人本身就是获得尊重的一种重要途径。 人与人之间融合度是相互的,不能批判老师而让孩子厌学,也不能武断地给孩子开药方。 要维护老师的师恩、权威让孩子接受成长的必经过程,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维护孩子的自信与尊严,让孩子心服口服改正缺点。 所以说啊,当妈绝对是门技术活。 ①不当照妖镜,不把孩子的缺点妖魔化:了解孩子的思想与感受。 为什么我们眼中非要看到孩子的缺点、错误,而不回想一下自己也曾经那样稚气的对世界充满好奇? 好妈妈不是照妖镜,不需要把一切表象都揭露的入木三分,给孩子上纲上线,透彻的把一样问题、非原则问题,也当作原则问题看待、处理,把孩子的缺点扩大化,想象的特别严重。 其实一切都很简单,只是孩子的天性还没有受到礼教的束缚而已。 每个人都有个性,因为我的孩子很有主见,而我又不想扼杀她的个性,所以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我选择支持她。 兜兜现在的一切在外人看来是淘气、可笑的小插曲,但是于我而言却是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并不需要贴上不专注的标签。 ②不当显微镜,不放大孩子的缺点:批评只对事不对人。 怒火中烧的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对孩子进行怒骂,孩子不服气,家长不解气对问题解决毫无进益。不要一听到孩子犯错误就失去理智,诚挚的沟通可以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或行为,同时又不会使孩子因为指责而产生挫败感。 “我只是想看一下有没有雨过天晴的彩虹”这句话唤回我温暖柔情的回忆:八九岁时,我曾经为了看彩虹和三四个男生用塑料袋装满水,从三楼的教室向外倒,结果泼了班主任一身被罚面壁思过。 我们一直没有明白自己最大的错误是方式方法错了,不知道这样不可能创造彩虹,只是单纯记住了受惩戒的原因是淋湿了老师…… 批评时就事论事,使孩子持续受到尊重才可能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互相促进的伙伴关系,才能使孩子信服地遵从规则。 尊重孩子是人性化管理的必定要求,只有孩子的平等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父母、老师打成一片,站到我们的立场,主动与我们沟通想法、探讨学习,完成我们交办的任务,主动愿意为家庭、班集体的荣誉付出。 ③不当防护镜,无原则的护犊子不可取: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感恩。 听完兜兜的解释,我也对兜兜上课走神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老师辛辛苦苦备课、讲课,你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即便学习比游戏枯燥,你也没有理由去挑剔,就犹如你拖了地,即便不那么干净,妈妈也一样欣赏、歌颂你,因为你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我们赞赏的不是劳动的结果好坏,而是付出劳动的过程,对不对?” 兜兜赞同的点头。 ④不当反光镜,遇到问题不能简单的条件反射,让孩子形成自己的检测甄别系统。 孩子做事情之前打预防针、提警告,犯了错误就呵斥打骂是大部分妈妈惩戒孩子的方式,如果我也是简单的等兜兜放学大骂一顿:“上课为什么不听讲?!老师又找我,你真是丢脸!” 效果会怎样?兜兜会不服气的抗争,我会因为孩子不听从管教火冒三丈,擦枪走火之后兜兜仇恨告状的语文老师,以后破罐子破摔继续跟老师作对…… 所以,我们不需要机警的条件反射,亦无需时刻对孩子灌输标准化规章。不用害怕孩子自己管理不好自己,对孩子的自我管理水平抱有信心,对他们进行管理能力指导和人际关系的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理解和尊重他人,帮助他们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克服自己的弱点,饶有兴致的迎难而上。 中国式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敌人一个是“别人”,另一个就是“过来人”。谁的妈妈没有说过这句话:“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还能害你?我是你亲妈啊!”事后再补刀一句:“我早就跟你说过这样做不行!你这孩子怎么不听呢!?” 然后吓大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跟在妈妈身后,按照妈妈指的路按部就班成长。每个孩子都逐渐变成别人的复印件,而不是原创的自己。为什么一定要“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四岁时兜兜想在家里用喷桶喷水,我只说一句:“好吧!喷完自己拖干净水!把东西恢复原样就行。” 兜兜知道电器怕水。很自然的就选择在洗漱间和厕所接了一盆水尽兴的喷射。喷完自己拿拖布尽可能的拖干,再拧干了拖布搭在阳台晾晒上;最后自己从衣橱翻出一条新裙子换下那套被打湿的衣裤…… 我没有叨叨玩水会弄坏家电、会把家里弄脏、会把自己淋湿……压抑她企盼的情绪总不如大禹治水的顺势利导对吗? 珍宝儿,妈妈不是照妖镜、不是显微镜、不是反光镜,也不是防护镜……因为我希望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是自己自信的样子,而不是我的映像。 |
相关资讯
- 你给孩子零用钱,教他怎么花了吗?
- 现在父母长辈给孩子零用钱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可是零用钱你会给,但你教给孩子怎么花了吗? 这个问题可能有的家长觉得多余,哪有人不会花钱的呢? 但其实,教会孩子合理地使用零用钱,却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孩子花…
- 做父母学会这一条,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 有一个14岁的男孩,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书亭里有一本喜欢了很久的书,可是自己身上没有带那么多的钱,于是就大着胆子把书藏进了怀里,谁知被刚转身的老板发觉了。 这个男孩被疯狂的老板拽进了派出所,几名警察轮流审…
- 这五种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想不成功都难
- 1、自律性极高的妈妈 下班到家,施展厨艺、辅导孩子作业,好不容易收拾好了屋子,把孩子哄睡,都已经快要10点了。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妈妈的生活。 关键在于10点以后,我们都干了什么? 一头扎进书房,继续那部还没结束…
- 幼儿园里,孩子的磕磕碰碰真的很正常!
- 孩子入园,孩子们度过分离焦虑,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他们就会像一匹匹小野马一样,逐渐被幼儿园的新鲜所吸引,他们跑、跳,他们高兴地尖叫,玩的不亦乐乎。但接踵而来的是在所难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块,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