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本是一个欢乐的地方,但是校园欺凌的出现,给校园天空蒙上了一层灰。 校园欺凌一样包括:学生欺凌、师生暴力、校外霸凌。 学生欺凌: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恩怨,肢体上言语上行为上超过了正常社交的范围,多数原因是“私人恩怨”“欺软怕硬”; 师生暴力:指的是老师对进行进行谩骂、羞辱、殴打、体罚等行为,多以“孩子不尊重老师”,或者“老师发泄情绪”“过分处罚学生”为主; 校外霸凌:指的是社会青年、他校学生到校园内外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行为,多数是“私人恩怨”“情感”“钱财”等原因。 校园欺凌案例呈现: 校园欺凌逐渐低龄化、女性化! 最近,北京延庆二中初二学生,被逼捡拾粪便,同学们辱骂敲打他,要求他舔手指; 北京中关村二小学生过分玩闹,几位同学把尿和沾过屎的垃圾桶扣在10岁男孩身上; 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副班长用权力向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 济南历城区初二学生因为跟男同学多说了会话,就遭人遭掌掴,被逼说是狐狸精; 延安吴起县中学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集体猥亵; 九年级学生小华,因长期遭同学“开玩笑式的小打小闹”,最终吃钉子自残; 重庆女生因为不注重卫生,被同是室友的5名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 济南一女学生裸体坠亡,其死前打电话给母亲说遭受舍友的不公对待…… 这些是嬉笑玩闹还是校园欺凌?答案很明显! 而且很多案例表示校园欺凌正低龄化、女性化。 那么“校园欺凌”与“嬉笑玩闹”的边界在哪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欺凌具备三个基本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但界定有些不够清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当被欺凌者感到痛苦时,就是受到了欺凌。 我的理解就是:被“主要欺凌者”欺负的“频率、次数较多”,且“双方力量相差太大”,被欺凌者“心理十分痛苦”,不能接受时,或事件影响孩子人格和健康,严重影响生活时,玩闹就不是玩闹,而是欺凌了。 校园欺凌原因分析: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 欺凌的孩子发育不完善,情绪管理能力差。 前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发育,此时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小小的问题可能就是一场战争的引火点,孩子控制不了情绪,呼朋唤友吼叫打闹,存报复心理,可能就为校园欺凌埋下了种子。 2. 欺凌的孩子对玩闹认识有偏差,逞强耍威风。 孩子们有时是玩闹玩耍,他们一开始可能不清楚哪些行为是能被接受的,哪些行为不能被人接受。也许是从玩闹求取关注到逞强竖立威风,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家长有没有及时告知行为,有没有及时发觉孩子扭曲的心灵,及时进行管教呢? 3. 欺凌孩子家庭缺乏沟通,本身就有暴力因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表明,许多施暴的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家境优越,出了什么事,家长有人有钱有权都可以摆平;家境恶劣,孩子自己就有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孩子的榜样。 比如家长做事不讲规则,缺乏沟通,出了问题时往往武力镇压;比如家长爱看暴力的电影电视、玩杀人的网络游戏等,孩子也会学着模仿,用暴力解决问题。 4. 被欺凌的孩子胆小懦落、独来独往没人爱。 可能是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可能成绩不好、运动能力差,种种原因遭到父母的训斥,孩子长期得不到赏识教育,就会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人疼没人爱,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给别人留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5. 被欺凌的孩子曾遭父母训斥打骂,封闭了自我。 被欺凌的孩子可能会和父母反映过被欺凌的事,但是父母不站在孩子身边,不能和孩子统一战线,反而认知有偏差,认为被人打了是不光彩的行为,吐槽孩子被打丢人,有的家长还会补上两脚训斥打骂孩子,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也给孩子心理留下了阴影,打不过别人还被父母打,不如啥也不说,关上心灵上的一扇窗封闭自我。 6. 旁观者的冷漠无知成了包庇,纵容了欺凌者。 许多父母教导孩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孩子看见不好的现象,不管、不理仿佛就置身事外了!但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面对欺凌现象冷漠置之,不正是对欺凌的纵容与包庇吗? “旁观者效应”的结果就是当欺凌者欺凌别人时,你自顾自保不愿站出来,那么终有一天等到你被欺凌时,也不再会有人为你站出来了!这种沉默,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悲伤,也是一个社会的悲伤。 孩子面对校园欺凌时,家长可以怎么做? 1. 告诉孩子怎么样提前预防校园欺凌。比如有人要孩子“放学等着瞧”时,要孩子及时告知父母和老师,保证自身安全,不单独一个人来往。如果不经意被堵,也要有底气,做出一副“我也不好惹”的假样,为自己赢得气势或逃跑时间。 2. 如果被欺凌了,要大声喊出来“这样做不对”或“我会告诉老师”“家长马上就来”,也可以用手指周边围观的群众,避免旁观者效应。一定要具体指着某一个人,喊着他请求帮忙打电话或报告,事后也可以追究其责任。 3. 被欺凌后,孩子不管对方怎么威胁逼迫都要假装答应,然后告诉老师和家长,寻求成人的帮助。家长平时也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及时发觉孩子欺凌或被欺的苗头,及时作出正确指引,有必要时还可以向权威机构求助。 4. 孩子被欺凌后,家长一定要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亲自出面采取行动,要求老师和学校教育惩戒欺凌者,不能听之任之,任由孩子继续遭受伤害,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对抗孤立和欺凌。 当然,也可以善意的让孩子明白被欺凌不是他的错,鼓励孩子理解对方,比如霸凌者自身的情绪需要宣泄,他的发泄方式错了,可能他家有什么原因,也许被遗弃被家暴等。 5. 所有的家长平时都要告诉孩子正义是什么,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出声或去帮忙阻止校园暴力,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制止,可寻求别人的帮助,制止不良行为!预防校园欺凌,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平时价值可以教导孩子做一些预防行为,比如帮助孩子交友,和朋友一起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训练孩子体能,让孩子知道躲闪和逃避,也可以送孩子武术培训班,学点技能防身,当然也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欺负人!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站出来,他也会助纣为虐、包庇成帮凶! |
相关资讯
- 当孩子哭闹着说不想上学时,我没说一句话只是这样做!
- 有些孩子即使上了几年学,有时候还是会跟大人说不想上学。 果果今年上幼儿园大班,有一天回家的时候生气地跟妈妈大喊说再也不想上学了。妈妈看着她气得发紫的小脸,没说话,而是招手让果果走到自己面前,给了孩子一…
- 拒绝隔代教养!这个妈妈讲述的亲身经历,让人深思!
- 老公的经历 他父母生他的时候,正赶上恢复高考后的几年,夫妻双方都考上了大学,只好把幼小的他丢给了农村的爷爷奶奶。公公经常回忆起回家看孩子的场景:爷爷奶奶在田里干活,田埂上铺一个草席,孩子坐在草席上哇哇…
- 妈妈心情愉快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 小花从家里搬出来住了。她父母家房子不小,但她宁愿在外面租房子…
- 陈乔恩自曝儿时常被母亲打:小时候活在恐惧中
- 陈乔恩与母亲 据报道,近日,陈乔恩与母亲参加真人秀时坦言,童年时妈妈常会动手打她,让她压力很大,“我小时候就活在恐惧当中。” 在节目中,陈乔恩坦言:“常常会觉得很恐惧,因为我小时候就活在恐惧之中,她(妈…
- 16个月孩子被性侵,家长该怎么教孩子预防和应对“性侵害”?
- 前两天,电视台曝光了一则新闻“16个月大女婴被性侵”,据当事人家属王某说可能是熟人作案!这个熟人疑似是在菜场卖蛋的男子,50多岁,平时经常会抱孩子玩。这回也是抱孩子出去,差不多40分钟才回来。回来时,宝宝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