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沫沫妈妈特别头痛,对自己的孩子沫沫已经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某天沫沫要参加阅读小测试,临上学前沫沫问妈妈:“妈妈,我考试好是否有奖励?” 妈妈逗弄沫沫说“没有”,没想到沫沫脸色一变,非常不高兴地说“没有奖励我就不参加测试了,你看着办!” 一个小人儿会说这样的话,竟然还威胁大人!这事儿还得从孩子上幼儿园时说起。 当时沫沫不想上幼儿园,每次上学都要哭闹,正当全家人都一筹莫展时,奶奶说:“你去上学,放学后奶奶带你去吃麦当劳……”没想到立竿见影,渐渐地发展到“把面条吃掉,就可以看动画片”,“把玩具捡起来,奖励吃一个糖果”,“在学校表现好,就要奖励孩子去游乐场”,“听话不哭闹可以得到一个新玩具”,甚至“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可以得到5块钱”…… 结果呢?结果是大人给自己自掘了一个坑,这个坑如同深不见底的深渊,大人越陷越深,没有奖励不练琴、没有奖励不认真听课、没有奖励甚至不上学…… 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雷珀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挑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分成两组,他跟一组说:“画得好就给奖赏”,然后跟另一组说:“想看看你们的画”。结果三个星期后,第一组的孩子们大多不情愿主动去绘画,兴趣也明显地降低了。而第二组的孩子却一如既往地积极绘画。 Q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A 心理学家表示,奖赏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直接驱使他们去做某事,但是渐渐地它会让人只对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
物质奖励具体有哪方面的危害? 1孩子会变得功利 家长虽然省去了给孩子讲道理的时间,表面上看既省时又省力。短时间内,这样的物质奖励或许会对孩子做事或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但孩子一旦得到了奖励,渐渐地做某事就会带着目的,对于学习和家长要求做的事情会有懈怠情绪,一切将盯着奖励而为之。 2误导了做事情的目的 会转移孩子学习的目的。家长把拿奖赏当作让孩子做事情的交易,会让孩子养成了为奖品而行动的习惯。会令孩子产生做事情就要拿奖励的思维定势,一旦无利可图,孩子就失去了做事的动力,也不能专注于学习。 3家长将失去主动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见识越来越广,胃口也越来越大,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想要急刹车已经不可能了,家长只能继续用物质驱动着孩子前进,否则孩子就成为与家长处处作对的小坏人,没有奖励对孩子无可奈何。 那么,该如何正确鼓励孩子呢? 1尽量少跟孩子进行条件交易 条件交易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会逐渐养成和家长“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在脑海中形成学习、做家务仅仅为了获得好处的思维定势,从而丧失探索这些事情内在乐趣的兴趣,做事就会显得很被动。所以家长尽量少与孩子进行条件交易。 2即使物质奖励,也不该奖励结果 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时,应该是奖励孩子好的行为,而不是事情的结果。比如告诉孩子:“你这一个学期学习很努力,进步比较大,你自己从中获得了自信,爸爸妈妈也很高兴,所以给予你奖励。”谨防陷入物质奖励的怪圈。 3少用物质奖励,多给予精神鼓励 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而不是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上的激励是语言,高层次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比如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
上一篇:11道凉拌菜的做法。爽口!!
下一篇:母乳保鲜:要知道的N个小知识!
相关资讯
- 不要什么都代劳 自主提升BB动手力
- 孩子越来越大,可是却仍然什么都不会做,一碰到问题就只会喊爸爸妈妈,其实,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父母不能什么都代劳。 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制定一些有趣的游戏,一方面能让孩子觉得有趣,也能通过游戏…
- 孩子淘气很正常,别卖力阻止
-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爸妈不仅不应阻止,而且还应很好地爱护它、培养它。淘气的孩子总不满足肤浅的答案,总爱刨根问底,爱挑刺,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这是发明创造最需要的一种思维。 孩子淘气怎么办? …
- 地铁口偶遇爸爸与儿子的有趣对话!有了孩子一定要这样教
- 走出地铁,发觉下着磅礴大雨,没办法,只得待雨停了才能回家。 这时,旁边一个小男孩说:“下雨真讨厌,我以后要发明一种技术,当下雨时人类却感觉不到下雨…
- 宝宝老是不爱喝水?试试这4个方法
- 一样来说,孩子体内水分的总量要占体重的75%左右。这些水分维持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而且宝宝的新陈代谢比成人快,更加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根据《我国居民水参考摄入量标准》中指出,1岁-4岁的宝宝,每天需要喝1.3…
- 白岩松:儿子,你要是考第一,我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 白岩松是主持界的一棵常青树。不过你知道吗,他曾是在班里成绩倒数的人,可是,他却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抱得“中国金话筒奖”,后来还获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长江韬奋奖和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