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你要求孩子孝顺了吗?

发布时间:2020-10-12 05:27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对父母长辈尽孝“孝”无可非议,但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却是“孝顺”,一个“顺”字,隐含着中国人人伦理念中的文化传承,那就是子女不能违背父母意愿,要事事顺从父母心意,这才是“孝”。其实,我以为,对父母,“孝敬”最合适。孩子在社会中生活,需要独立,如果一

对父母长辈尽孝“孝”无可非议,但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却是“孝顺”,一个“顺”字,隐含着中国人人伦理念中的文化传承,那就是子女不能违背父母意愿,要事事顺从父母心意,这才是“孝”。其实,我以为,对父母,“孝敬”最合适。孩子在社会中生活,需要独立,如果一味教育孩子学习“孝顺”,势必会带给孩子不良的思维模式,局限孩子的选择判断,令孩子没有主见。爱父母,是天性,不用提醒。我们要有信心,只要正确的爱孩子,孩子绝对会爱你,这是挡都挡不住的。我始终相信,只要是真的东西,绝对有价值和分量,这包括真心,真爱,真货!

你要求孩子孝顺了吗?

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荷兰的父母从不把“孝顺”两个字挂在嘴边,也不会列举生孩子养孩子的苦。在荷兰,你听不到以下这些话:

“你要孝顺爸爸妈妈哦!”

“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你这么不乖,太伤我的心了!”

“我当年生你好痛苦,你又爱哭夜,妈妈月子也没坐好,还落下了病根。你要听话,要爱妈妈。”

荷兰有一句俗语——“父母对孩子只有责任,没有权利”。我们在国内也常听到,“子女满了十八岁,欧美父母就赶他们出门,不管了”、“国外的子女也不管父母,把父母丢到养老院”、“国外的祖父母自私不带孙子”……一言以蔽之,我们认为,欧美人的家庭关系淡薄,远不如我们的家庭关系深厚。

我一点也不质疑中国的家庭模式和亲人间的温暖。可我今天想说说,荷兰的感恩教育和家人间的情感支持体系是怎样的。“孝顺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切入点。

你要求孩子孝顺了吗?

1孝顺应该是天性,不需要被教导

我问过很多荷兰家长,为什么感恩教育里没有孝顺呢?

他们听了都很惊讶,反问我:“为什么要教导孝顺?孩子爱父母,不是只要我们对他们好,孩子自然而然会产生的感情吗?这是天性,为什么要教呢?”

荷兰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他们生养孩子的辛苦劳累,他们认为那是份内的事,没必要提。同样的,荷兰在国家层面,也是如此,他们没有爱国主义教育。我在一次活动里和几个荷兰政府的高官谈过这个问题,他们也是如此语调:“爱国不是天性吗?只要你的国家好,你在这里有存在感,满足感,你不是自然而然会爱吗?就算你的心没有那么大去爱国,人总会对故土故乡有一份天生的情感,不就够了吗?这是不用教的。”

2荷兰父母更关注孩子能否得到他人的爱

那么,荷兰父母不教孩子孝顺自己,他们教孩子什么?

荷兰父母觉得心里有别人,更需要被教导。关于感恩的教育是教你要爱这个世界,爱大自然,爱小动物,关心比你弱小的人,尊重为你服务的人。荷兰父母非常关注一点,那就是孩子出了家门能否有能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呢?

最初触动我的是我公公。

我公公和婆婆在我先生很小时就分开了。后来公公再婚,我先生的继母玛尔达,带着她五岁的儿子亨克嫁过来。玛尔达的前夫,在亨克四岁那年患骨癌去世了。那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死亡,在此之前的两年,玛尔达的先夫就被癌症折磨得无法行动,每天都要忍受从身体各处莫名冒出来的蚀骨疼痛。玛尔达边带着小亨克边照顾丈夫,陪他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和化疗,直到他去世。

当年我和先生结婚时,去访问公公,亨克已经22岁了,是个高大英俊充满阳光的小伙子,和我公公与玛尔达住在一起。亨克带我去参观他的卧室和电脑房,我发觉在这两个房间都摆放和悬挂着小亨克和一个男人及玛尔达一起玩耍的照片,在公园,在海滩,或是庆祝生日。亨克指着这些照片说:“这是我小时候和去世的爸爸在一起。”

我来到客厅,在照片陈列橱里,有一层是玛尔达和其先夫的结婚照,他们三人的全家福,以及玛尔达先夫的独照。其他层里是公公,玛尔达,亨克和我先生在一起的很多照片,连我和先生的结婚照也已经安放在内了。

我对先生说:“亨克那么小他爸就走了,啥都记不住。干嘛不直接认你爸当爹,全心全意的爱你爸?何必到处放他的照片,让亨克念念不忘呢?”

我公公刚好听到了,回答我:“难道非要抹去记忆才能全心全意地爱吗?亨克的爸爸,在儿子两岁后就一病不起,不能陪儿子去游玩度假。亨克四岁他就和妻儿永别了。我相信,他一定很不舍,一定很珍惜在他身体还好的时候,陪着亨克和玛尔达在一起玩乐的点点滴滴。虽然时光短暂,但是亨克的爸爸,一定希望儿子能记住自己,记住他陪伴过亨克的快乐时光。我们没有权利,剥夺本该属于亨克的记忆以及亨克爸爸对他的爱。”

公公又说到了玛尔达:“玛尔达的前夫是被死神夺走的,他们并不是不相爱了。虽然之后,我和她爱上了彼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她有权去缅怀过去,去思念她曾经的爱人。”

从那年起,我也加入了公公家每年在亨克生父忌日的扫墓活动。亨克每隔一个周末,都会和玛尔达去看奶奶,亨克生父的母亲,几十年如一日,我公公也常会陪同。

我想说,亨克非常爱我公公及我们大家。

我公公很喜欢吃我烧的麻婆豆腐,可我们和公公家住得远,一两个月才去看公公一次。于是,亨克就专门来找我学怎么做麻婆豆腐,还让我带他去中国城买了很多佐料。他说他学会了,就可以常常做给我公公吃了。

而玛尔达,至今和我公公已走过近30年的婚姻,相爱相知,非常幸福。

3“我只是享受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

爱斯是我从读硕士起,就交到的好友。我们同样热爱夜店、派对和那些”HappyHour” 时段无限量的鸡尾酒。可爱斯总把最疯狂的自己留给周五晚上的派对,周六的她总是玩得很节制,早早回去休息。因为爱斯每周日雷打不动地要和她的邻居奶奶一起度过,从16岁起就如此。

听爱斯说,这位邻居奶奶终身未婚,帮着爱斯父母带大了她,对她很好。后来奶奶腿脚不太灵便了,她就每周日都去陪奶奶,给奶奶洗换床单衣物,收拾屋子,陪奶奶说话看电视上网,晒太阳、散步、购物。

爱斯就这样,从叛逆的青春期开始,无论如何懒散或骚包,十几年来每周拿出周末宝贵的一整天,守候养育她长大的邻居奶奶。我和她一起去陪过奶奶几次,非常温馨的时光。爱斯的妈妈从隔壁的自己家给我们端来她烤的苹果派,而爱斯爸爸会帮奶奶整理花园。

我夸奖爱斯的坚持性,可她说:“我从没觉得我是在尽什么责任或报恩,看奶奶是我心底的一种需要,仅此而已。我非常享受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

我有个天津的读者,和我聊天,说她常和四岁的女儿“抢”东西吃,她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从不让女儿。她家里人责备她:“你怎么对亲女儿和后妈似的。以后孩子不孝顺你,你别哭。”

她很委屈,对我说:“现在孩子谁还缺口吃的?我是不想让她觉得什么都是她的,她是天。”

她告诉我女儿和她的感情很好,也比很多同龄的孩子独立。她带孩子去旅游,女儿不仅会照顾好自己,还会帮着照顾家里人。

其实,这是对的!如果每个人都只是索取,认为接受关爱是理所应当的,那么爱和情感无法流通,更不可能具备爱的能力。而我也不认为,说一百遍“要孝顺”,孩子就会更孝顺了。爱父母,是天性,不用提醒。我们要有信心,只要正确地爱孩子,孩子绝对会爱你,这是挡都挡不住的。

我始终相信,只要是真的东西,绝对有价值和分量,这包括真心,真爱,真货!

作者:魏蔻蔻

文章来自少年商学院

相关专题: 育儿知识

相关资讯

1~3岁;3~6岁,宝宝的口语表达启蒙训练
宝宝的沟通能力,其实打从娘胎出生就已经开始。不论是语言,或是非语言表达,相辅而成即是整体性的沟通能力建构。语言学习,看似自然而然;不过并不是所有宝宝都能“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每个宝宝的语言学习速
正确陪读打开方式:陪读≠陪作业
陪读几乎是每个拥有学龄孩子家庭的必修课,其中酸甜苦辣每个家庭都不尽相同。很多时候对于各位父母来说,陪读更像一份苦逼却不得不做的工作,而不是享受亲自时光的有趣活动。一个位母亲曾对我这样说:“我也想母慈子
为了你的孩子成长 请不要成为隐形陪伴
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还要忙家务、忙看剧、忙刷朋友圈,陪孩子这事儿难免就会敷衍起来。调查显示,不少城市的孩子,父母看似朝夕相伴,但由于毫无陪伴质量可言,其实长期处于“隐性失陪”状态。专家强调,如果“
学花钱:如何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1.尊重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建议: 零花钱可以被孩子用来满足我们“不赞成”的消费欲望。也就是说,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础上,提一些建议就可以,如果父母管得过严,孩子买什么东西都要听父母的,那么孩子不过像
孩子7岁前都必须学会11种本领
随着社会竞争的更加激烈,宝宝需要学习的知识本领也就越来越多了。可是,由于不少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宝宝,宝宝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就越来越糟糕。那么,你知道宝宝在幼儿园学到的或者说应该学会的11种“本领”,父母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