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的外语有多好,在和欧洲人的交流中,你都会发觉——很难说服他们。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的教育和他们的教育存在着根本性差异。 昨晚,在朋友组织的一次品酒会上,我和我邻座的德国小伙聊了两个小时——小伙有家族继承下来的酒庄,出产的葡萄酒品质极棒,小伙正在大学攻读葡萄酒酿造专业,马上毕业继承家族的产业。 对于这么一个从来没来过中国的德国农民来说,我说的双十一销售额517亿人民币,以及中国有50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这种话题,他是显然插不上话的。他也在我大量的引用数据和案例解释下承认,如果不来中国市场,未来酒庄是很难有发展的。 但是,在这段看似我强势的对话结束之后,我却从心底感到了一丝愤怒——为什么一个从来没来过亚洲的德国农民,为什么一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为什么一个连 Manager 这个概念都没弄清楚的德国土豪,可以如此顺畅地和我对话2个小时,而我没有一丝一毫地不想跟他聊下去的想法? 扪心自问,你能不能和一个没出过国,也不知道外面世界的中国乡村农民聊那么久,还不心生厌烦?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欧洲人的思维和逻辑方式,是更适合用来沟通的:观点清晰,推导合理,论据扎实,说理有力。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在中国接受的本科教育,在德国接受的硕士教育,在教育强度、广度和深度方面,3年的德国教育完爆4年的中国本科。在英德法意西等欧洲传统强国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朋友相信会有同感。 而逻辑,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最大的差距,我认为在三个方面,而且都与智商无关,都是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的问题: ▍阅读广度——为什么读的少 这个是系统差距,从小学开始,欧洲主要国家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这样一个流程:老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分解课题——分头研究子课题——自行阅读延展材料和参考教材——小组开会总结提炼观点——修正原始课题和观点——补充材料——撰写报告——修正报告并练习Presentation——最终提交作业 这样的流程化的逻辑处理模式。 欧洲比较好的学校的学生们,阅读量是惊人的;虽然,目前国内顶级名校做的也还不错,但是和欧洲孩子做出来的作业的深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平心而论,我在中国接受的本科教育阶段,阅读量已经不小,不少教师都有意识地开了庞大的书单,不阅读超过1/2的话,考试是肯定没戏的。而在德国硕士阶段的教育中,我发觉,在阅读量和阅读习惯方面,我们已经吃了很大的亏。 ▍钻研深度——为什么想不到 大家扪心自问,有没有对每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 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人真的有! 这就是思维的深度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德国上学时的《经济法》这门课,是由一位长期从事企业并购的资深律所合伙人教授的,他曾经布置过一篇小论文:从2000年到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数据的变化,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要求从经济学视点出发进行解释。 这对于成天看WTO新闻和世界各国经济数据的中国学生来说有何难度?我很快就炮制了一篇,论及包括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崛起、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欧洲经济痛苦的一体化和亚洲非洲国家的人口红利等等观点。 教授后来给我回信,说,你有那么多的数据和信息,为什么你就没有发觉,GDP的组成当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你居然没有论及?比如,私人企业的爆炸式增长?比如说重点国家的贸易数字的变化? 是我不知道吗?显然不是,这些事实都是耳熟能详的。 是我理解不系统不深刻吗?没错!
欧洲教育中的分析能力,就是从分解——深度剖析——论据支持——寻找反例——完善理论这个链条开始的;而我们,则常常习惯于堆砌观点和事实。 既然问题是关于GDP,为什么不先想着分解GDP的组成,然后逐个子项目去找原因,而是直接去找现成的已知的原因呢? 思维上的偷懒,直接反映在思维深度的直线下降上。 ▍逻辑缜密度——为什么思维跳跃 思维跳跃,也是大部分欧洲教授对中国学生的印象。 说明这种思维模式和逻辑是深入我们骨髓的。 举个例子来说,双十一淘宝天猫销售总额突破517亿元,很多人直接就跳跃到结论说——中国网民的购买力在持续增长,网商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预测,中国消费力仍在成长。 且慢。你不觉得这个逻辑有问题嘛? 双十一销售总额的不断冲高,最直接的结论只能是: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一年比一年成功的促销活动! 第二步可以推导出,中国网民已经习惯了在11.11 在淘宝天猫和其他网商平台,进行一次集中的采购行为。 第三步,这样的集中采购行为,可能是一种预支和提前消费的现象,在11.11之后,销售回落是必定的现象。 第四步,为什么人们愿意在11.11集中消费,是看重性价比和促销优惠。因此,如果优惠幅度有限的情况下,11.11是不足以支持网商的爆发式增长的。 第五步,中国消费总额中,网商消费与实体消费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践来横向对比,网商消费是有物理极限的。 因此,需要对网商消费与在实体店消费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估和考量,才能判断出,究竟人们的消费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看出问题了没?我们习惯的逻辑是不太讲究前提、假设条件、外部因素、短中长期因素等等的,我们习惯于直接谈结论。 这是我们思维缺乏逻辑锻炼的结果,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悲剧——如果连逻辑思路都无法和国际接轨,我们跟外部世界的接触,只能是你谈你的,我说我的。 再回到最初谈到的那个德国小伙,我相信,他只是一个接受过德国系统教育的孩子,他的知识体系也未必比国内的同龄孩子强很多——但是,他的思维结构远比国内的同龄人合理,清晰;在工作中,这可能会直接导致,他写的报告,老板一目了然;而国内孩子写的报告,则需要上级再三的修改。 归纳起来,影响我们逻辑思维的主要有三点: 1、 教育系统影响阅读广度:欧洲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形成流程化的逻辑处理方式,而我们的阅读方式较泛也没有流程化的分工处理问题习惯。 2、 思考偷懒影响思维深度:大部欧洲人都从小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而我们大部分人思考问题遇到死角就另寻蹊径或者放弃求解。 3、 思维跳跃影响思考缜密度:欧洲国家(尤其德国,严谨态度世人皆知)习惯一步一步的追根溯源解决问题。而我们大多数人阐述观点或解答时,找不到求证步骤便凭感观去说辞、证明,从而养成了遇到问题便会跳跃的习惯。 所以,家长们,教会孩子成熟与合适的逻辑,远比教会他一个公式,要重要得多。 |
上一篇:紫菜豆腐羹
下一篇:医生儿子的作文:连狗都讨厌的爸爸
相关资讯
- 与逆反期孩子沟通的六个技巧
- 孩子慢慢的长大,会有自己的主见,会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交流,这时候就是孩子的逆反期;这个时候家长们该怎么去跟孩子交流沟通呢?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
- 孩子发脾气时,让他哭比哄他笑更重要!
- 父母总是渴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希望每天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享受做父母的幸福快乐。然而,幸福的童年绝不意味着只有笑脸,幸福也不意味着拒绝哭泣。相对于笑,哭可能更接近于我们的本质。 哭是我们来到世间的…
- 对陌生人的礼貌:孩子不懂礼貌令父母难堪,还不都是你惯的!
-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不懂礼貌令家长尴尬不堪,同时家长们意识到生活中对孩子礼仪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春节即将到来,孩子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机会会更多。 不懂礼仪闹尴尬 尴尬镜头之一: 元旦这天,章先生的儿…
- 把握黄金时期,为婴幼儿建立良好饮食习惯!
-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得好与否,分分钟影响身体发展及健康。婴儿期是小朋友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要由婴儿期开始。有不少家长反映小朋友在家吃饭不专心、偏食或边吃边玩,令…
- 红包,想要就拿过来!
- 当我们还是小屁孩的时候,爸爸、妈妈、老师都会教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以至于笔者在给学龄前的熊孩子们上课,当讲到安全防范相关课题的时候,我也不自觉地跟他们说“别人给的东西,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