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11 岁半,六年级。和孩子班上家长聊过做作业的事儿,极少数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小学阶段还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讲究。 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留下一些隐患。待孩子上小学的最初两年,也没有及时抓孩子的日常习惯,导致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分心问题比较明显,如今也在和这个顽疾作斗争,但是日渐转好,效果明显。 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以前我们让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边。后来我们就让她坐在餐桌上做作业,一旦发觉小手上拿着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给她收走,课外书也收到一边,让她的四周清清爽爽。 我们家的厨房是开放式的,和客厅连在一起,餐桌比较大,她坐在我对面,我工作用的电脑也放在餐桌上。 她做作业,我工作或做家务,灯下一片宁静。我们吃过饭后也立刻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餐桌上没有饭菜的踪影,变成了办公桌和书桌。 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时的松弛状态,而开始紧张起来,知道要用心对付作业了。 我们不愿意给孩子贴上“不专注”“自控力不强”的标签,我们想,我们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训练。事实上,只要耐心坚持训练,她就能慢慢变得专注。家长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训练的过程,是教会孩子方法,授人以渔的过程。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么做是有长远好处的,不要怕烦。 我们的训练方式是:当孩子放学时,一定和她聊几分钟,了解: 1.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后来这个问题也演变成:这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所谓体力活儿就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种作业我们都让她放到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3.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比如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不能只问“作业多吗?” 以前只是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很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 比如5年级时,学校发了一本《国学》,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几首古诗,她当时最怕背诵,那怕什么我们就提前搞什么。 我就专门指导她如何学会高效背诵古诗,比如教会她发觉这首诗压什么韵,找出写景的关键字词,有时会找出配有画面的朗诵视频给她看,帮她理解这首诗在讲什么。 总之,帮她学会花几分钟掌握一首诗的几个特征,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我经常会和她比赛谁背得快,当然我总会让着她。 当时,周末首先安排时间背诵三首古诗,这样到了布置有背诵古诗作业的那天,她就一点都不害怕了,心情轻松,做作业就快。 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师布置了作文,她一样都会先思考要写什么,大致会写哪几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等打开作业本的时候才去思考要写啥。 到了6年级,她已经开始主动估算各项作业需要的时间,虽然还是会有偏差,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作业本签字不可马虎 等需要在作业本上签字时,我们都不马虎。爸爸检查数学作业,如果发觉有错,不会直接告诉她哪一题有错,而是告诉她,这里面错了两道题,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强化检查的习惯。 到发觉了错题后,接着和她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是概念没理解,还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骤。爸爸特别重视要求她具备一遍就做对的能力。 每周会回顾本周作业的质量,比如为什么这一周数学作业甲 这么少,而甲-这么多?是粗心大意,写得不工整,还是其他原因?要求她下周必须扭转局面,要多争取作业的高质量,多得甲 。 最近数学测验,她得了99分,沮丧自己没得100分,错了一道很简单的题,我们就告诉她,如果平时作业甲 较多,得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 这样她就会把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会主动提升做作业的质量。 我负责检查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语文作业我只看老师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会仔细看错在哪里了。 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看法是,阅读是基础,我平时会花校多心思帮她物色课外读物,她的阅读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 最近我抓的比较多的是她的英语学习,她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换了三个英语老师,三四年级的老师教学质量不高,留下隐患。 她的英语考试成绩虽然不错,但是基础不扎实。所以我花时间相对较多的就是英语,每天 20 分钟到半小时,听读背每天必须都有一点成果。 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学期,音标的概念已经有了,也知道根据音标来背诵记忆单词了。语法的学习刚开始,也是计划耐心坚持辅导,帮她建立起概念,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由于我们牢记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所以陪伴的内容和方式也都在悄悄变化。到了 6 年级,我更少过问语文的具体学习,依然只是提供阅读条件。 从来不帮孩子整理书包 平时我们从不帮孩子整理书包,她的书包也不希望我们碰,里面有些她自己的小秘密。但是我会要求她用我给她买的两个带拉链的文件袋分门别类装好课本和作业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 每周都会和她商量她的哪些东西放在书包的什么地方,帮她养成固定放置东西的习惯。在家也是给她准备好各种文件袋,尽可能分门别类放好各种参考书和卷子,这样找起来就很方便。文具也都有合适的收纳箱袋放置。 睡前要求必须准备好第二天的课本等物品,必须检查手机是否有电,没电就要充电。慢慢地,你会发觉孩子已经熟悉了这一套,睡前就手脚麻利地收拾她的书包,给手机充电,检查自行车的钥匙是否放在固定的位置(第二天上学好用)。 让孩子生活变得有序 要想让孩子变得专注,必须明确孩子的一些时间,比如早饭和晚饭的就餐时间、晚上开始锻炼的时间、晚上入睡的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同时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比如晚饭需要多长时间消化而不影响晚上睡眠,锻炼怎样不至于睡前太兴奋而睡不着,这么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怎样的危害)。 渐渐地,孩子的生活就变得有序。有序,才能专注。有序的生活,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清晰,混乱的大脑必定导致不安全感,因为孩子会觉得一切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让人有可控感,故能专注。 陪伴孩子作业的小贴士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在陪伴孩子,训练孩子高效做作业方面,给予了这样一些辅导: 1.怎样的握笔姿势能把字写得又快又好。这对孩子能快速完成作业和考卷十分重要。 2.怎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课本上做标注和笔记,又不至于把课文都弄得看不见了。 3.怎样写数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观,又很快。写得不工整,很大的原因是还没思考就开始做题。所以要求她必须打草稿,必须下笔前估算纸上空间的安排。 4.怎样听懂英语老师的课堂用语。有段时间我们发觉孩子的英语书上画满了小人儿,根据经验,我们知道这是孩子上课在分心,而分心往往是因为听不懂。 一问,果然,6 年级的英语老师基本上全程都用英语讲课,和5年级的英语老师很不一样。虽然说的都是最常用的句子,但我们孩子还是听不懂。于是就对此作针对性训练,而且强化预习环节。这样一来,课本上的小人儿就减少了。 5.重视预习和复习,而预习的重点在于能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上课;复习则需要找到薄弱环节,越薄弱越多投入时间复习,而且让孩子学着把薄弱环节想得比较具体,这样她就能够看到问题而有解决的思路,且能估算到需要多少时间能搞定这薄弱环节,从而学会见缝插针复习。通过长期训练让她牢牢把这些观念记在心里并去指导行动。 总之,我们认为,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陪伴,关键还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现在陪伴是为了今后无需陪伴,具体来讲,我们的目标是小学 6 年级做作业的陪伴,为的是初中做作业的较少陪伴,以及高中做作业的无需陪伴。 如此,我们认识到在陪伴时需要抓的就是各项基本习惯的养成,常抓不懈,让孩子品尝到好习惯带来的甜头,从而乐意去坚持。 来源:教子有方 |
下一篇:快手来做解腻素菜
相关专题:
育儿知识
相关资讯
- 别轻易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 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时期,如果教育得法其效果将立竿见影,出色的想象力会在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相反,若没有重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缺乏正确的鼓励和引导,这种天生的宝贵资源反而会随着年龄…
- 怎样对孩子提出表扬和批评
- “妈咪,今天我又得了小红花…
- 清华数学教授喊停女儿奥数课:题目我都不会做
- 前日,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笑言女儿上了几次奥数班就被他喊停。“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题难,而是奥数班解题方法不正常。良好的教育不是要给学生奇怪的解题方法,这反而会让学生们思维走歪了、…
- 1到25岁中国和英国孩子的身体区别,中国孩子亮了
- 1到4岁: 无不同 5到8岁: 英国的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打球;而中国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在家学习。 9到12岁: 英国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出去运动,包括打球,跑酷甚至力量训练;中国的孩子很多已经戴上了眼睛,家长和老师给了他…
- 就餐的礼貌:用亲子游戏培养宝宝懂礼貌
- 亲子游戏名称:小小服务生 亲子游戏步骤: 1、吃饭时,妈妈让宝宝给自己一块餐巾,并给自己也拿一块。 2、稍后一段时间让他(她)给三个或更多的人拿餐巾。妈妈可以帮助宝宝进行这项游戏。 3、随着宝宝越来越熟练,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