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放假期间,孩子变懒散,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0-12 12:07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暑假和寒假是孩子最期待的两个假期,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两段最快乐的时光。但是有的家长却说,暑假和寒假是他们最闹心的时候,因为这段时间,孩子明显比上学的时候变得懒散了!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放假期间当然不会像在学校里那样规律的学习、生活。很多

暑假和寒假是孩子最期待的两个假期,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两段最快乐的时光。但是有的家长却说,暑假和寒假是他们最闹心的时候,因为这段时间,孩子明显比上学的时候变得懒散了!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放假期间当然不会像在学校里那样规律的学习、生活。很多家长说,孩子整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么就是守着电脑玩游戏。到了晚上也跟父母一样,很晚才会上床,而第二天又会起床很晚。对于一个四岁的小孩子来说,他已经会自己吃饭了,在幼儿园里都可以自己吃饭,但是放假了却非要妈妈喂饭吃。

放假期间,孩子变懒散,该怎么办?

家长应该怎么办?

同孩子一道制定假期计划

漫长的假期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孩子在学校当中养成的科学的生活规律得不到延续,所以在孩子开学的时候大部分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对于家长来讲,协助孩子在假期合理的安排学习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在寒暑假期间,孩子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跟在学校里面是差别非常大的,不会受到老师严格的要求,所以说父母的榜样力量对于孩子来讲是关键。如果父母的生活作息规律,能够做到早睡早起,那么也会带动孩子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

放假期间,孩子变懒散,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应该关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起到带头作用。在漫长的假期当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个计划表,让孩子根据这个计划表每天有规律地进行学习和休息,在每周的周末在对这个周进行一次总结。家长在一周结束的时候可以针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得到肯定。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成长足迹笔记本,以方便孩子在假期记录每天的生活。在开学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将展示自己的假期生活。

在漫长的假期生活当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家里一个人呆着,没有老师的管理,所以假期当中是孩子自我意识最强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在这段时间里面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自己衣服、收拾房间等的。而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分担一些家里的家务活,例如扫地、拖地等。

另外家长还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流的机会。在这里小孟为各位家长和小朋友提供一份假期的生活计划,供各位家长和孩子参考。

每天起床的时候,先让孩子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吃早饭,如果早饭之后天气不错,家长还可以领着孩子到户外进行一些活动。等到户外活动结束之后,稍作休息在为孩子安排一些阅读、绘画等任务,而具体的任务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布置。在孩子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让孩子休息会儿,也可以让孩子帮助自己做一些家务。

当孩子午休之后,可以让孩子吃一些小食品,如果是在暑假天气比较热,家长可以领着孩子去体育馆游泳,或者带着孩子去有小孩的朋友家串串门。下午的活动结束之后如果还要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中途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

到了晚上,父母可以花一小段时间和孩子进行一天生活的沟通,也可以一起看看动画片,跟孩子讨论电视当中的内容,扩展孩子的知识。一样情况下,九点之前就应该让孩子上床睡觉。

相关专题: 沟通

相关资讯

孩子的成长,20%靠智商,80%靠这些!
孩子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不会那么容易,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度过了这个时期,一切都会变得轻松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情商,不是什么深奥、神奇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调节
孩子老是吃手该怎么办?
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来说,出现吃手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 1、宝宝生后在2-3个月以后,就开始出现吃手的行为,家长可能觉得吃手不好,但是吃手其实是宝宝开始熟悉自己身体的一项指标,以开始探索世界的开端,家长无需
等等小花涂鸦PK文爱马 孩子乱画怎么办?
近日,孙俪在微博晒出儿女在墙上涂鸦的照片,还留言称家中的墙就是他们的画板,“从前我试图想要阻止他们的时候邓先生会阻止我,说别影响他们的创作,墙纸可以换,可是灵感被抹杀掉就没有了,想想也对,所以我们家现
莫言: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如果有来生》谭维维 等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 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各自远去 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信 就这样吧 ?年少时我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却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后,我与母亲再次与看守人在集
班主任犀利发言: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
一篇名为“班主任犀利发言,点醒了无数家长” 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了围观,也引发了争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的更多,对方的付出还不够。培养孩子的主力到底是老师还是家庭?这个争论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