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孕前备孕 > 正文

"羊水过少,喝水来补"靠谱吗?

发布时间:2021-02-28 11:57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对孕妈和宝宝来说,羊水有多重要?临床上,孕妈们常常忧心忡忡地问我:“我的羊水够不够呀?”这些担心是有道理的。羊水是宝宝在子宫里生活的环境,不仅能够保护宝宝、缓冲外力作用,也可以作为扩张宫颈管的重要因素,还能作为检查指标,预示宝宝的某些疾

对孕妈和宝宝来说,羊水有多重要?临床上,孕妈们常常忧心忡忡地问我:“我的羊水够不够呀?”这些担心是有道理的。羊水是宝宝在子*里生活的环境,不仅能够保护宝宝、缓冲外力作用,也可以作为扩张宫颈管的重要因素,还能作为检查指标,预示宝宝的某些疾病。

"羊水过少,喝水来补"靠谱吗?

孕16周至20周后,宝宝肾脏开始发育并产生尿液,尿液会排到子*里,成为羊水的来源之一。宝宝会把羊水吞到肚子里,形成动态平衡,即怀孕时子*羊膜腔内的液体。所以,任何使胎尿减少的病,都致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的标准是怎样的?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即羊水过少。

B超诊断:羊水指数小于5cm,或最大羊水池深度小于2cm。羊水指数正常是5~25cm。

羊水指数可以反映羊水量的多少,是检测胎儿在子*内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以脐水平线和腹白线为标志将子*直角分成四个象限,测量各象限最大羊水池的垂直径线,四者之和即为羊水指数。正常值:

1)妊娠期12周:50ml;

2)妊娠期13~35周:300~400ml;

3)妊娠期36~38周:1000ml。

"羊水过少,喝水来补"靠谱吗?

羊水过少可能预示这些情况

1、胎儿泌尿系畸形

胎肾缺或发育不良、多囊肾、尿道狭窄或闭锁等。

2、胎盘功能不全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使血液粘稠,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致胎肾血供下降,致胎尿减少。过期妊娠:胎盘功能减退,胎儿过度成熟,致胎儿肾小管抗利尿激素敏感性增强,致胎尿减少。

3、用药不当

常见的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两种,具有增强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胎尿减少。

4、羊膜病变

羊膜细胞萎缩,微绒毛肿胀,失去透析作用,致水分、溶质渗透障碍。多见于炎症、胎膜早破。

羊水过少怎么办?喝水能补上吗?

一、家庭疗法

排除胎儿畸型后,不严重的,“少”,就“补”。

1.多喝水:

民间流传的“羊水不够,喝水来凑。”其实是有用的。研究发现,口服补液,可使30%羊水过少孕妇羊水指数升高。每天2000ml左右,增加胎盘血液循环,羊水随之增加。每天喝8~10杯水,多喝豆浆。

但注意,多喝水也不能喝太多。喝水过多容易导致肾脏负担过重,引发血尿。只需适量喝水,余下可用蔬果补充。

2.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羊水。孕妈可选择游泳、饭后散步、孕妇瑜伽等。

3.部分孕妇羊水过少,因自身血容量不足引起,所以要补血补铁,吃含铁丰富食品。

4.保持心情愉快。孕妈心理压力较大,建议准爸爸多关心孕妈,消除心理忧虑,保持愉快。

"羊水过少,喝水来补"靠谱吗?

二、医学疗法

1、有胎儿畸形:

尽早终止妊娠。

2、无胎儿畸形:

胎儿未足月,针对病因,尽量延长孕周。

1)住院静脉输液。

2)羊膜腔内灌注:适用于孕周较早的,原因不明羊水过少或孕妇脱水引起。

3)胎儿已足月,可在子*外存活的,及时终止妊娠。

你猜羊水过少还是过多好?都不好,为优生优育,适量最好。

相关专题: 孕前备孕

相关资讯

苏州园区滨江苑社区开展“优生优育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预产期保健服务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6月13日,苏州工业园区滨江苑社区组织开展了一…
备孕不慌乱:备孕夫妻在五种情况下受孕,宝宝更健康更聪明!
都说养儿能防老,但是随着现代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都提高了,她们现在都已经攒好了养老的钱了,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他们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结婚。 话说回来了,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生孩子,可是…
双胞胎姐妹,一个20岁生娃一个30岁才生娃,产后状态差距大
结婚后,你会选择立马要孩子,还是等到年龄大一些,经济条件都稳定了再生娃?这两者的差别,对女人可是有着不同的意义。 有句话说得好:女人一生有三次投胎机会, 一次是出生,一次是读书高考,还有一次是嫁人。 虽…
为啥越来越多的孕妇抗拒产检?三个理由很现实,看看我说得对吗?
看到无创DNA检查单上的“低风险”几个字,兰兰深吸了一口气,热泪盈眶,原本悬着的一颗心,此刻也终于可以放下了,宝宝没事,一切都是虚惊一…
宋丹丹儿媳挺9月孕肚健身,危险动作一个接一个,网友看的都紧张
怀孕后要多休息还是多运动? 你觉得答案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 适当休息 适量运动。 怀孕后,孕妈每天挺着个大肚子生活,会很累,因此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但也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做运动,因为对 …